科学防治甲流,特色制剂助力健康守护
冬季是甲流的高发季节,不少患者纷纷中招,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甚至全家成员无一幸免,同时冬季也是感冒、支原体肺炎等疾病等高发季节,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它们,从而得到有效的预防及治疗呢?
什么是甲流?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的流感病毒是甲型(甲型H1N1亚型和甲型H3N2亚型)和乙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流感病毒。相较于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宿主众多,更易发生突变或重配,造成其在人群中快速传播,历史上多次大规模暴发的流感都与甲型流感病毒有关。近期我国多地出现的流感活动水平上升就是由甲型流感病毒中的甲型H1N1亚型所致。甲型流感具有高传染性、季节性流行和易变异等特点,容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造成群体聚集性发病。该病症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常常伴有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以及一些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流鼻涕等)。
甲流的治疗
西医治疗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颗粒和胶囊剂、扎那米韦吸入剂和帕拉米韦注射液。以奥司他韦为治疗首选,应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用药疗程一般为5天。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可加用解热镇痛、止咳化痰、清热利咽等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
中医治疗
甲流属于中医的“疫病”“时行感冒”范畴。本病病位在肺卫,多因正气不足,卫外功能低下感受时行疫毒之邪侵袭肺卫,卫表失和,肺气失宣而发病。本病初期邪在卫分,常出现发热畏寒、头痛等症;若邪气过盛,热毒壅肺,常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等症;后期耗伤气阴,导致神疲乏力、口干咽燥、气短懒言等症。根据证候类型及轻重程度,灵活辨证、随证治之。
市第二中医医院自制中药浓缩剂,源于1958年,是数位中医名医结合中医辨证理论及个人行医经验,开创了此特色中药制剂,将药效确切的复方、单方制备成可直接饮用的中药浓缩剂,临床使用具有剂量少、吸收快、服用方便,疗效显著等特点。本院特色中药制剂在甲流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公众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选择。
甲流中医辨证分型
风热犯卫证
主要表现为发热重、微恶寒、头痛、咽痛、口渴、咳嗽痰黄等。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常用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配合使用本院前胡桑菊合剂,主要成分:桑叶、菊花、芦根等。具有疏解风热,宣肺止咳效果;鱼腥草清平合剂,主要成分:鱼腥草、麻黄、前胡等。具有宣肺清热、平喘止咳效果。
风寒束表证
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恶寒重、无汗、流清水鼻涕、肌肉酸痛、咳嗽痰白等。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常用麻黄汤加减。配合使用配合本院风寒止咳合剂,主要成分:紫菀、桔梗、陈皮、荆芥等,具有疏风散寒,化痰止咳效果。
气营两燔证
主要表现为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喜饮、头痛如劈等。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为主,常用清瘟败毒饮加减。配合使用本院大柴胡退热合剂,主要成分:柴胡、大黄、制半夏、赤芍、葛根、连翘、牡丹皮、红枣、知母等。 具有疏泄、解毒、清热效果。
中医疗法穴位点刺来放血
商阳是大肠经的井穴,少商是肺经的井穴,而井穴宣泄郁热的作用很强,在这2个穴位放血可以减轻咽喉痛。
穴位刮痧以退热
在低头时,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处,即是第7颈椎,其棘突下凹陷处即为大椎穴,每次5-10分钟,以出痧为度,可缓解发热、恶寒等症状。
艾灸迎香通鼻窍
迎香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鼻旁,脉气直通鼻窍,故具有通经活络、宣通鼻窍作用。
未病先防最重要
1.穴位贴敷
将药物研粉,加入介质调成糊状,置于敷贴片中央,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
2.耳穴埋豆
以王不留行籽贴压神门、内鼻、肺、脾、支气管等耳穴穴位。
3.佩戴香囊
羌活3克、金银花3克、藿香3克、苍术 3克、薄荷3克、佩兰3克,研成细末,装入布袋内,挂佩在胸前,时时以鼻闻之。
4.调摄生活
适当的体力劳动,或者练习八段锦等中医养生功法,可以达到调畅气机、强身健体的功效。
为了预防流感的传播,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水,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使用厕所后,以及触摸公共物品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后,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3.避免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
4.如果自己感染流感,应尽量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去学校或工作场所,直到症状明显改善。
供稿人:江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