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专科 >> 专病介绍

糖尿病的诊治

责任编辑:mzszyyy 发布时间:2010-09-16 08:00:00 浏览次数:3529

 一、糖尿病的认识

1.什么是糖尿病?

答: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紊乱综合征。它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减弱或两者同时存在引起的。久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导致心、脑、眼、肾、神经、血管的慢性进行性病变。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严重者可致死。

  2.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答: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喝的多,尿的多,吃的多,并且消瘦。

  3.为什么大多数患者没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

答:某些患者在查体时查到血糖轻度增高,患者没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就认为自己不是糖尿病而不去医院就诊,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在糖尿病初期,血糖轻度升高时是不会有很明显的症状的,如果此时不及时治疗,过一段时间,症状很明显的时候血糖已经很高了,而且并发症已经在悄悄萌芽了;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健康意识的增强,糖尿病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后,以上症状很少会再出现。所以,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并不是很典型。

  4.糖尿病患者治疗一段时间症状消失后能不能停止治疗?

答:不能。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治愈,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患者症状消失只是因为经过治疗血糖暂时降低了,但是糖尿病并没有治愈,还需要终生服药,如果此时停止治疗则会导致患者的并发症继续发生发展而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糖尿病的治疗不能以症状的有无和轻重做为指标,而必须以血糖和胰岛功能已经并发症的情况作为标准的。

  5. 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答: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就是不能被及时发现。  大多数的病人,在早期血糖轻度升高的时候,因为没有任何症状或糖尿病常识了解不足而未引起足够重视,等出现了症状,多数得病已经2-3年,血糖已经很高而且并发症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的另一个主要危害是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手足麻疼、皮肤刺痒、大便发干、创口不易愈合、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反复感染、肺结核、阳痿、高血压、高脂血症、白内障、眼底出血、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脑梗塞、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大多数患者不知道这些病变都是糖尿病引起的,他们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忽视了糖尿病的治疗,不仅得不到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错过了治疗时机。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 1997年全世界有1.3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到3亿。糖尿病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疾病。其发病率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仅次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病。

  6.糖尿病发病情况如何?

答: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增加速度更快。糖尿病的发病呈现出以下几大规律:(1)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2)东部发病率高于西部(3)生活富裕的人群高于生活贫穷的人群(4)脑力劳动为主的人群高于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5)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大的人群高于压力小的人群(6)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7)高糖高脂肪高盐饮食的人群高于低糖低脂肪低脂肪的人群。(8)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高于环境污染小的地区。

  7.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情况如何?

答:目前各国报道的糖尿病发病率差异较大,欧洲白人为3%-10%,美国白人为6.1%,黑人为9.9%,墨西哥人为12.6%,美国印第安人和某些太平洋岛国最高,为50%,中国目前为4.5%.但旅居国外的华人发病率则高达8%-15%不等,可能与海外华人经济比较好,生活水平高有关.

  8. 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

答:糖尿病是多基因、多因素性疾病。目前,糖尿病的确切病因还不清楚。多数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环境污染、病毒感染、肥胖、过量饮酒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其中饮食结构不合理占很重要地位。

  9.为何现在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

  答:糖尿病的发病与环境污染,肥胖,过量饮酒尤其是与饮食结构不合理关系密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环境污染也在日益加重,在农村,现代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由过去的高体力劳动逐渐向轻体力劳动或纯脑力劳动转化,但人们的饮食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转化为科学饮食,而是饮食中的油、盐、糖、脂肪、热量变的比以前更加高,导致了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而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汽车等代步工具的发展,人们的活动量越来越小,人们越来越肥胖,导致了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

  10. 糖尿病是遗传病吗?

答:糖尿病不是遗传病。父母的糖尿病不会遗传给孩子。糖尿病遗传的只是易感性。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有糖尿病,那么他的子女就比其他没有糖尿病的人的子女容易得糖尿病,但不是一定会得糖尿病,会不会发病还要看其他因素。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如果避免了其他致病因素的影响,则并不一定会患糖尿病;而没有遗传因素的健康人的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却不注意科学饮食和合理运动,就很可能会患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要因为自己患有糖尿病而担心遗传给孩子,健康的人群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没有糖尿病而不注意饮食和运动。

  11.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答:(1)形体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且年龄大于40岁者。

   (3)长期从事精神紧张的劳动者 。

   (4)长期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热量者。

   (5)长期饮酒者。

   (6)活动减少及脑力劳动者。

  12. 哪些人应警惕并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

答:(1)有不明原因的口干、口渴、口苦者。

   (2)饮食过多或正常而形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者。

   (3)常有饥饿感,并出现心慌、乏力、易疲劳者。

   (4)突然性视力减退、视物模糊者。

   (5)双手或双下肢有麻木、疼痛或皮肤刺痒者。

   (6)反复性皮肤、外阴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足底溃疡、外伤创口经久不愈者。

  13. 糖尿病分哪几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按照以往的标准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但随着医学的进步,人民逐渐认识到这种分型是不确切的,容易给患者早成误会而影治疗,更有的患者因此而诊断错误而给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因此,现在不再将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而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1)1型糖尿病:由于自身免疫性损伤引起,病人胰岛B细胞数量绝对减少而造成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 三多一少症状多较明显, 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此型患者发病时多以急症出现,多数患者在高血糖的同时伴有胰岛素抗体和胰岛细胞抗体以及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以往在诊断时常常按照年龄来诊断,致使好多成年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误诊断为2型,在治疗的时候应用口服降糖药物而对患者的胰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在诊断时必须检测患者的胰岛功能和三个抗体才能确诊是否1型糖尿病。此型患者多数为青年人,需要外源注射胰岛素,必须长期、合理、足量地应用胰岛素,否则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

   (2)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不发生自身免疫性损伤,胰岛细胞数量多不减少,但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致使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而造成高血糖。本型患者多数为肥胖者,肥胖造成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某些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升高,但因为胰岛素作用减弱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致使血糖升高。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不是绝对缺乏,而是相对缺乏。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口服降糖药可以使血糖恢复正常,但口服降糖药物对患者的胰岛细胞是一种持续性的损害作用,好多患者在长期应用同一种口服降糖药以后会发生激发性失效的现象。很多糖尿病患者早期因为无典型症状,引不起患者的重视而未能诊断糖尿病,未能合理治疗,等出现症状时血糖已经增高很多而且并发症已经开始萌芽了。本型患者往往因为对胰岛素的误解而惧怕胰岛素,

   (3)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继发性糖尿病及某些家族遗传性糖尿病。

   (4)妊娠期糖尿病:分为妊娠期确诊的糖尿病和原有的糖尿病患者正处于妊娠期两种。前者,一部分产后病情趋于好转,一部分转化为显性糖尿病。无论那一种妊娠期糖尿病,均需要规范地应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导致流产或死胎。在合理应用胰岛素的前提下,将各项生理指标都严格达标后是能够顺利分娩出一个健康的孩子的。

  14. 糖尿病能治愈吗?

答:很多患者存在着错误的观点:(1)有的患者认为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所以治和不治没什么两样。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虽然现在糖尿病还无法根治,但若不合理治疗,则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病人一旦出现失明,偏瘫等并发症,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早期、合理地治疗,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2)还有很多患者认为,糖尿病治疗起来花钱又多,效果又差,所以不如不治。其实糖尿病早期治疗,花钱很少,效果也很好,只是糖尿病发展到后期出现并发症时治疗起来才比较棘手,统计表明,世界上的糖尿病患者80%的费用是花在了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上,治疗糖尿病本身花费并不多。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将注意力放在预防并发症上,尽量的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这样就可以达到夹生大部分医疗费的问题。(3)还有很多病人说:要是到糖尿病后期,出现了并发症,我就不治了,干脆自杀了事。这种想法更是不可取的。糖尿病不是绝症,通过合理治疗是可以保证患者健康长寿的。人们讲的治愈常指的是治好以后永不再犯,即根治。目前医学界还不能做到这一点。现在除了某些外科病之外,大多数内科病都不能根治。只要患者没有症状, 不影响健康,不影响寿命,我们就说达到了临床治愈。经过我们地合理治疗,糖尿病是完全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

  15.目前媒体上报道的某些药物能治愈糖尿病可信吗?

答:不可信!目前糖尿病是世界上公认的疑难病之一,由于病因到现在为止还不确切,所以目前的医学水平还无法将糖尿病治愈。但现在某些小药品公司经常打着高科技的幌子骗取患者的钱财,他们鼓吹自己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这是不可信的,最先进的技术不可能掌握在小公司的手里而大医院却没有,真正的先进医疗技术是不需要做广告的,是会向全人类公开的,而不会成为某一小公司的秘密技术。到现在为止,世界医学在治疗糖尿病方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的治疗办法还是沿用以前的传统治疗办法,目前最新的治疗办法是胰岛细胞移植和干细胞移植,但目前的技术还不十分成熟,但已经该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治愈的曙光,除此之外其他的所谓的高科技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都是不可信的,广大糖尿病患者还是要相信正规医院的医生而不要相信某些公司的所谓的专家。以免多花了钱不说,还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给患者的病情带来损害。

如何辨别真中药假中药,如何辨别真专家和假专家?

答:真正的中药只会用在改善症状和治疗某一种并发症上,而不是用在降糖上,某些中药的降糖作用是依靠了里面的西药,象消渴丸,真中药应当象消渴丸那样将所含的西药成分及含量标明,假中药则不同,它标的虽然是纯中药,但却有降糖作用,那就是里面含了西药了,真中药不论患者血糖高还是低,服用量都是一样的。如果某种药标的中药,却不需要和西药搭配来应用,服用量还需要根据血糖的高低来调整,而且价格还很贵,那就要警惕是假中药了。现在的某些虚假广告很好鉴别,假广告都是拼命的宣传自己,都是用什么高科技,新技术或祖传秘方来迷惑患者,都宣称能治愈糖尿病,这与世界医学的公认观点是相违背的,象那些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都是不存在的,更有甚者有的广告还宣称自己的药能治疗很多病,几乎所有的病他都能治的了,这就更好鉴别了,如果他的药真那么神奇的话他就不用来做广告患者就会踏破他的门槛的。再说,包治百病的药是不存在的,如果真有的话那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患者了。现在的虚假广告又出现了新的动向,很多都拉来某些知名人士如歌星或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等,还有的拉来很多患者现身说法宣传某种药有多么神奇的疗效等,他们都是医托,都是公司给了他们 大大小小的好处他们才这样帮助宣传的。也有的患者是被他们蒙蔽了,出来替他们做宣传。真正的专家只会在医院坐诊而不会到大街上坐诊更不会跑到患者家里去看病,真正的专家会综合治疗而不会只用一种药来治疗糖尿病,卖药的专家和看病的专家一眼就能分辨的出来。真正的专家的观点和治疗办法基本都差不多,都会承认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治愈,凡是宣称能将糖尿病治愈的都是假专家,真专家能正确认识胰岛素,会让患者应用胰岛素,而宣称自己的药能帮助病人撤胰岛素的肯定是假专家。目前我们能接触到的正规医院都是综合医院,济南能治疗糖尿病的正规医院就是那么几家:省立医院,齐鲁医院,山医二附院,千佛山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立一、二、三、四、五院,还有省中医、市中医,再加上一个糖尿病医院(代谢病医院)是个专看糖尿病的医院,除以上的医院外其他的医院都不可信。

  16.为什么糖尿病病人喝的多、尿的多、 吃的多,身体反而会消瘦?

答:糖尿病人口渴是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缺乏造成了血糖升高,高血糖刺激大脑中枢,形成口渴感,所以病人就喝水多。喝水多了自然尿的就多。同时高血糖也因为有利尿的作用,由于以上两个原因所以患者就喝的多尿的多。由于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缺乏,血糖虽然很高,但是不能被利用,病人体内热量不足,于是,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等物质就被消耗,所以病人就消瘦。由于体内热量不足,机体就会反射给大脑一个饥饿的信号,患者就会感到饥饿,于是患者就会多吃。就形成了三多一少症状。

  17.初诊的糖尿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答:(1)胰岛功能实验。(2)尿常规。(3) 糖化血红蛋白。(4)查血脂。(5)眼底检查。(6) 心电图。(7)腹部B超。(8) 量血压.(9)尿微量蛋白等。

什么是胰岛功能实验,有什么意义?

答:胰岛功能实验指的是给受试者定量的葡萄糖负荷,通过检测受试者机体的血糖以及胰岛素变化来判断受试者的胰岛功能来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判断胰岛功能的强弱来判断糖尿病的轻重。具体做法是让受试者在空腹的情况下先抽取空腹血,然后口服75克葡萄糖水或吃100克馒头后,于1小时、2小时、3小时各取一次血,检测四次血样的血糖水平以及胰岛素含量和C肽含量,对于贫困地区的患者也可以不测胰岛素 C肽只查血糖水平,称为简化的胰岛功能实验,又称为糖耐量。这个检查的意义是能较早的发现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空腹血糖轻度升高之前的2-3年时间里餐后血糖会先升高,在体检时如果只检查空腹血糖可能会误诊为健康,如果查胰岛功能实验则可以较早的检测出糖尿病的前期糖耐量低减的阶段,早经过饮食及药物干预,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病,对远期治疗效果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对于已经诊断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做胰岛功能实验则可以帮助确诊是1型还是2型,尤其是对于年龄不是很大的患者来说,可以帮助诊断是否成年发病型1型糖尿病,避免了因为误将1型糖尿病诊断为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对患者胰腺造成的损害。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和微量尿蛋白检查,有什么意义?

答:糖化血红蛋白检查是检查糖尿病患者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一项检查,是反映近期血糖控制良好与否的最准确的指标。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而心脑血管并发症又是糖尿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就可以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与发展,减低糖尿病的死亡率,意义重大。微量尿蛋白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糖尿病肾病分为肾肥大期,运动后微量蛋白尿期,持续性微量蛋白尿期,,显性蛋白尿期,肾衰期五期。其中,糖尿病发病5年的患者中的20%-40%会出现肾脏肥大,但血压正常,也没有尿蛋白,若糖尿病控制不量,约有半数会于10年左右进展为运动后尿蛋白期,即活动后尿中会出现微量蛋白。到第15年则进入持续性微量尿蛋白期,到此期若经过积极治疗病变仍然可逆转,但若治疗不得当或未发现尿中的微量蛋白再经3-7年则进入显性尿蛋白期,血压可升高,甚至会出现下肢浮肿,若再治疗不得当则会很快进入肾衰期,就要靠血液透稀来维持生命,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经济负担会大大加重,某些患者会很快病情恶化而死亡。因此,糖尿病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尿微量蛋白检查就是能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先兆的检查手段之一,意义重大。

  18.为什么说初诊的糖尿病人不能仅查血糖、尿糖?

答:很多患者在初诊时仅查血糖和尿糖,这种做法是很不全面的。他们不知道糖尿病患者尿中出现尿糖是因为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造成的,血糖升高是因为胰岛功能减退造成的,要想确诊是否糖尿病必须检测胰岛功能,要想确诊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也必须检测胰岛功能,有必要的话还要检测三个特异型抗体才能确诊1型糖尿病。另外糖尿病的轻重程度并不与血糖、尿糖的高低成正比。有的人血糖高,病情并不重;有的人血糖不高,病情反而很重。关键是要看并发症的多少及其轻重程度和胰岛功能的强弱,因此,要想检测糖尿病的轻重程度就必须全面检查胰岛功能和并发症的情况。仅查血糖、尿糖是不全面的,会给以后的治疗埋下隐患。

  19.血糖高但尿糖不高的患者是糖尿病吗?

答:是!尿中是否有糖分取决于血糖是否超过了肾糖阈,人的肾脏里边有一个闸门叫做肾糖阈,当血糖超过这个闸门的时候血中的糖分就会进入到尿当中成为尿糖,血糖超过肾糖阈越多尿中的糖就会越多。健康人的肾糖阈是8mmol/l,也就是说血糖只有超过8mmol/l的时候尿中才会出现尿糖,在糖尿病早期,血糖还不到8mmol/l,所以尿中不会出现尿糖,这时候的糖尿病治疗起来能起到非常好的疗效,如果患者认为自己仅血糖升高而尿中没有尿糖就觉得自己不是糖尿病而不去治疗则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另外,糖尿病患者的肾糖阈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肾糖阈很高,他的血糖虽然很高但因为还没有超过肾糖阈所以也不会出现尿糖,但实际上糖尿病已经很重了,如果患者还是认为没有尿糖认为自己不是糖尿病的话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还有的人由于其他的病造成肾糖阈很低,血糖属于正常范围的时候已经超过肾糖阈而尿中出现尿糖,但他不是糖尿病。由以上就可以看出,诊断糖尿病是不能仅仅以是否有尿糖为标准的,更不能以尿糖的多少来确诊糖尿病的轻重程度。

  20.血糖超过正常值但没有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是糖尿病吗?

答:是!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是长期血糖增高造成的结果,在糖尿病的最初期,从糖耐量低减到血糖轻度增高平均需要10年时间,从血糖轻度增高到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平均需要2-3年时间,这2-3年时间患者是没有症状的,但已经可以确诊糖尿病了,这时候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时间,不论对远期还是对近期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认为自己没有三多一少的饿典型症状而认为自己不是糖尿病,则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2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

   (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为正常,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过高,需要配合糖耐量实验确诊是否糖尿病,空腹血糖>7.0为糖尿病

   (2)糖耐量:OGTT2小时血糖<7.8mmol/l为正常,7.8-11.1 mmol/l为糖耐量低减,>11.1 mmol/l为糖尿病.

   (3)症状:有糖尿病典型症状者 空腹血糖>7.0 mmol/l或OGTT2小时血糖>11.1 mmol/l可以确诊糖尿病;无典型症状者再次检测空腹血糖>7.0 mmol/l或OGTT2小时血糖>11.1 mmol/l这可以确诊糖尿病.

  22.糖尿病检查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答:(1)初诊的病人需早8点以前到门诊,否则中午以前不能完成所有检查。

   (2)患者检查前一天晚饭后到第二天检查前不再进食、喝水和服降糖药物。必须空腹10-14小时。

   (3)将晚间的尿排净后,接新鲜尿样送化验室。

   (4)检查时,抽空腹血后立即服用化验室所给的实验水,并准确记录时间,分别于1小时、2小时、3小时准时到化验室抽血。

   (5)检查过程中不能进食、饮水和服降糖药物。

   (6)在抽血的间隔时间内做B超、心电图、查眼底和到门诊量血压、建病历。

  23.为什么说治疗糖尿病不能单纯依赖药物治疗?

答:有很多患者在治疗上过于依赖于某一种药物。实际上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该综合治疗。头疼治头,脚疼医脚是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的。总的原则是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和规范治疗。应该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和定期血糖监测相结合,五者缺一不可。其中,糖尿病教育和饮食治疗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药物治疗的作.在以往,由于社会公众缺乏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他们不知道如何预防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又不能及时检查和治疗,致使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此外,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需要坚持长期的治疗,治疗措施的综合性和个体化都需要得到病人的主动参与和主动配合才能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达到避免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医疗费用。199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指出,糖尿病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环节。我章丘二院糖尿病科定期举办糖尿病常识讲座和编写这本糖尿病防治手册的目的就是希望糖尿病患者能多了解糖尿病常识,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治疗糖尿病。争取将治疗糖尿病的花费降低到最低,将糖尿病的危害减低到最小。

  24.什么是糖尿病教育?

答:糖尿病教育指的是糖尿病患者通过学习糖尿病常识以了解在治疗中应当注意的事项。通过糖尿病教育,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糖尿病。并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以便配合治疗,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教育的目的:(1)使病人充分认识到糖尿病并不可怕,它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使糖尿病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2)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病人应树立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思想准备。(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产生与发展与病情控制的好坏有密切关系(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故病人应长期控制好病情。

  25.什么是糖尿病运动治疗?

答:糖尿病运动治疗指的是糖尿病人要注意适当地活动锻炼。经常运动可以促使血糖转化为肌糖元,降低血糖水平,并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但活动时不能过度劳累,过度劳累可以加重糖尿病。糖尿病人主张早饭后锻炼, 早饭前锻炼容易使病人早饭吃的多。活动量的大小应以患者自己不感到疲劳为宜。患者应当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应当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因病情而异。运动强度可以分为:轻度运动包括体操、一般家务劳动、太极拳、快走、下楼梯、洗澡等。中毒运动包括慢跑、上楼梯,骑自行车,爬山、打球等,重度运动包括跑步、游泳、跳绳、打篮球等。运动量应当掌握在运动时自我感觉良好,皮肤有微微出汗,运动时全身感觉很轻松,食欲不增加也不减少为适宜。如果运动时出汗较多,全身感觉很疲乏,食欲明显下降或增加则为运动过度,糖尿病患者运动应以轻度运动为主,时间一般在餐后1-2小时,运动半小时作用为宜,生理指标应控制在新率不超过170-年龄为宜,如:60岁患者运动时心率不要超过170-60=110次/分。天气不好如刮风,下雨,下雾等时,应将运动改为在室内进行,但仍应该坚持运动,当过于炎热或寒冷时运动也应做相应的改变。

  26.什么是糖尿病心理治疗?

答: 糖尿病心理治疗指的是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地对待糖尿病,对糖尿病地治疗树立信心。糖尿病虽然是大病,但不是绝症, 只要患者配合医生,经过合理地治疗,是完全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希望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情绪平稳。值得注意地是生气着急都可以使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

  27.口服降糖药物都有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1)磺脲类:包括第一代的D-860(甲苯磺丁脲),该药特点是价格便宜,效果差,副作用大,目前已经淘汰,只有在某些贫困地区的患者还在服用。第二代的有优降糖(格列本脲),消渴丸当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优降糖,每10粒消渴丸含一粒优降糖,该药在口服降糖药当中降糖作用最强,价格最便宜,降糖作用最持久,副作用最大。美吡达(格列吡嗪,迪沙片)该药降餐后血糖效果较好。达美康(格列齐特),低血糖危险性比较小,还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糖适平(格列喹酮),特点是通过肝脏代谢,对肾脏损害较小,适合于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第三代的磺脲类药物有格列美脲,主要通过胰腺外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该药还能减轻胰岛素抵抗。这一类药物都是通过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和分泌胰岛素而达到降糖目的的。因此要在饭前服用。磺脲类药物是口服降糖药当中的主力军,适用于单纯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增敏剂控制不佳的轻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和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以及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于中度、重度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加用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但1型糖尿病患者和妊娠糖尿病患者不能应用此类药物

   (2)双胍类:第一代的药物有降糖灵(苯乙双胍)、第二代的药物是二甲双胍等。双胍类药物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糖灵因为能诱发乳酸酸中毒,目前已经淘汰,只有在某些贫困地区还在用。双胍类最主要的副作用是刺激胃肠道,引起食欲减退,因此要在饭后服用。现在新出二甲双胍肠溶片和缓释片,能有效的减轻刺激胃肠道的作用。轻度糖尿病患者可以单用二甲双胍配合饮食治疗来控制病情,也可以和胰岛素增敏剂以及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口服治疗办法,二甲双胍也可以配合胰岛素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如果在服用双胍类药物的时饮酒会乳酸升高诱发乳酸酸中毒。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拜唐苹(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等,是通过抑制糖在小肠的吸收达到降糖的目的。可以和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联合应用于各型糖尿病,也可以和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主要的副作用是肠涨气,减量或继续服用一段时间后会消失。有活动性疝气的患者不能应用此类药物。

   (4)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曲格列酮由于对肝脏的损害目前已经淘汰。此类药物是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和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来达到降糖目的。此外还有降血压和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吡格列酮每天服用一次,每次1-2片。罗格列酮每天服用1-2次,每次1片。也可以和磺脲类、双胍类以及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

  (5)胰岛素促泌剂:包括诺和龙(瑞格列奈)和唐迪(那格列奈)等。也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达到降糖目的,它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较小,同时还具有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是一种新型的胰岛素促泌剂。可以和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以及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但不宜和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也不能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妊娠糖尿病患者。此类药物为餐时降糖药,应该在吃第一口饭时服用。

  28. 服用降糖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血糖、尿糖正常以后不得随意停用降糖药。

   (2)磺脲类药物要在饭前半小时服用,诺和龙(胰岛素促泌剂)应当在吃第一口饭时服用,其他3类降糖药物都要在饭后服用。

   (3)同属于一类的两种药物不得同时服用。但两类药物可以联合应用

   (4)每种降糖药都有其最大服用剂量,要听从医生的嘱咐,不得擅自服用,否则容易出现危险。

   (5)降糖药都有致低血糖的危险,这与药物的过量服用有关。出现低血糖后要立即吃点东西,然后找医生调整剂量,但不能随意停用药物。以免使糖尿病加重。

  (6)糖尿病患者应当戒烟戒酒,烟酒能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加重糖尿病,更能降低口服药的降糖效果,还能增加乳酸酸中毒的机会。酒精对胰腺伤害也很大,没有糖尿病的健康人超量饮酒能诱发糖尿病。

   (7)1型糖尿病患者和妊娠糖尿病患者不能服用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促泌剂,其他双胍类和胰岛素增敏剂以及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服用。

  29.什么是低血糖反应?

答:低血糖反应指的是当血糖过低时,患者会出现心慌、出虚汗、饥饿、头晕、眼花、手足颤抖等症状。这是由于降糖药物的过量应用造成的。出现低血糖后立即吃点东西,如馒头、煎饼、稀饭均可。年老体弱的病人,以及注射胰岛素的病人也可以吃点糖块。有冠心病的病人应注意与心脏病变相鉴别。若是吃点东西之后不能缓解,则可能是心脏病发作,应立即服用消心痛等治疗心脏病的药物,避免活动,让家属打电话咨询,必要时打急救电话。出现低血糖后应当找临床医生咨询调整服用的药物剂量或种类,但不可自行停药。

  30.糖尿病复查要检查哪些项目,为什么要定期监测?

答: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尿常规。还要监测血压、血脂以及并发症的情况。治疗糖尿病的药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病情随时变化。当病人感冒、发烧、感染、生气、情绪激动和劳累的时候,糖尿病都可能会加重,药量也要相应地变化。所以糖尿病要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等化验指标的情况。若血糖稳定,则1月查1次血糖,血糖不稳定要1周查1次。糖尿病复查的另一个目的是监测并发症的情况,糖尿病的并发症也是从无到有从轻到重,经常复查就可以做到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或将并发症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长时间不复查或只查血糖尿糖而不检查并发症的情况,则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而并发症一但出现则很难逆转,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糖尿病一定要定期监测。

控制高血糖的5大举措是什么?患者应当如何自我监测?

答: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是被形容为三架马车的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降糖药物治疗。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了糖尿病现代综合治疗5大举措,又称为五架马车;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病情监测。最大的变化是将糖尿病教育放在了比饮食和药物更重要的地位。其次是将降糖药物治疗改为了药物治疗,认识到了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不单包括降糖药物治疗,还包括对并发症的药物治疗以及胰岛素的治疗。另外的变化是认识到了患者自我监测的重要性。

患者在监测自己的病情时应做到:

   (1)经常用尿糖试纸自测尿糖变化,该检测的好处是经济、方便,不好处是准确度不高,对于血糖低于8mmol/l的患者以及肾糖阈高的患者意义不大。有条件的患者也可以买一台快速血糖仪在家自测血糖,对病情的变化能做到最准确的掌握。

   (2)每月到医院就诊一次,包括检测血糖(空腹和餐后),尿常规,量体重,量血压,检查时一定要查尿常规,因为尿常规当中不单包含尿糖,而且还包含尿蛋白和尿酮体,还能检查是否有炎症和红细胞。

   (3)每3-6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肾功、糖化血红蛋白,每半年查一次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等,每半年查一次微量尿蛋白,每年查一次眼底、心电图等

   (4)有必要时做胰岛功能实验和胰岛素抗体实验以及胰岛细胞抗体实验等。

  31. 血糖、尿糖正常之后可以停药吗?

答:不能。血糖、尿糖正常是因为有药物压着,若随意停药血糖肯定会反弹。必须等胰岛功能恢复以后,才能逐渐停药。胰岛功能恢复的指标需要由医生来确定。

  32.糖尿病理想的控制指标是什么?

答:糖尿病理想的控制目标是:患者没有什么症状、不口渴、不疲乏、视力清楚、无手足麻疼、无并发症或原有的并发症不往前发展。化验指标符合下列参数:

                         单位          理想          尚可        较差

空腹血糖        mmol/l          4.6-6.1        <7.8       >7.8

餐后血糖        mmol/l        4.4-7.8        <10        >10

糖化血红蛋白     mmol/l        <6             <8         >10

总胆固醇        mmol/l        <5.2        5.2-6.2        >6.5

甘油三脂        mmol/l        <1.5        1.5-2.2        >2.2

血压            Mmhg        <130/80        <140/90        >150/100

  33.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中医有两千多年的治疗经验。消渴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如以烦渴多饮为主,称为上消,以止渴润燥、清热养阴为主。如多食易饥,则为中消,以凉膈散化为主。如以多尿为主则为下消,以滋阴补虚为主。中医中药在调理胰岛功能,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方面有独特的疗效。有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在单用西药的时候症状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如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话则症状改善就会比较快。当出现糖尿病肾病时西药往往没有很特效的治疗办法,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消除尿蛋白方面则有独特疗效,但仅限于轻度糖尿病肾病患者,到了肾衰的程度则只能依靠血液透稀来维持生命,中药西药都没有效果了。手足麻疼和排便异常等并发症西药也不如中医的治疗效果好。因此,中医中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方面有独特疗效。但是,有很多患者过于依赖中医中药,甚至达到了迷信的程度,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目前,有很多所谓的中药都象消渴丸一样掺入了西药。患者在服用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可轻信某些广告。尤其是糖尿病肝病、糖尿病肾病患者更应注意,很多掺了西药的中药一样伤肝、伤肾。在民间流传着很多治疗糖尿病的偏方、验方。也有很多患者相信偏方治大病。确实,偏方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糖尿病的治疗上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会达到降血糖、降尿糖的目的的。患者若是过于依赖偏方,将会延误病情,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很多患者一直认为中药对身体没有损害,是没有副作用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大多数的中药副作用很小,但不是没有,少部分中药的副作用也很大,某些中药甚至是有毒的,能致死人命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正确对待中医中药,既不要不信也不要迷信,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利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糖尿病。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中医中药都是处在辅助的地位,西医治疗是基础也是关键,中医中药只能起辅助作用,千万不可单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糖尿病。

  34.糖尿病患者可以生育吗?

答:可以。男性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生育健康婴儿,他不会把糖尿病遗传给婴儿,糖尿病不是遗传病,也不会造成婴儿畸形。女性糖尿病患者经过合理治疗也可以生育健康婴儿。但是所有口服降糖药都不能吃,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而且要定期监测病情。若控制好糖尿病可以生育健康婴儿,但若控制不好则会造成流产或婴儿畸形。

  35.糖尿病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妊娠?

答:女性糖尿病患者非高龄孕妇(年龄《35岁》没有糖尿病肾病和冠心病,没有眼底视网膜病变,停止服用口服降糖药物半年以上,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生理指标均控制良好,符合以上条件的患者可以怀孕。

  36.妊娠期间及分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间必须停服所有的口服降糖药物,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中晚期适当增加饮食量,每日主食约7-8两,蛋白质2两,脂肪量控制在1两以内,同时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以及钙、铁等等。空腹血糖控制在7.2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7.2左右,每2月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周复查一次尿常规.每2月复查一次心肝肾功能,每2周做一次产科检查.可于34-36周提前住院待产,也可根据需要提前分娩.分娩后新生儿应当住院观察几天,如果情况有什么变化要做相应的处理.妊娠糖尿病患者在生产后要继续复查糖尿病,有部分患者会趋于好转,成为健康人,有部分患者会转化为1型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没有好转,在哺乳期间也不能服用口服降糖药物,还是要继续胰岛素治疗.

   二.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治疗不合理而出现了并发症,更有很多患者出现并发症了还不知道这是由糖尿病引起的,他们在治疗时忽视了综合治疗,因此无法得到好的治疗效果,我们将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逐一列举,希望等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

  (一)。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酮症酸中毒:是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长期缺乏,引起高血糖、高酮体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造成患者机体代谢紊乱的一组综合征。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本病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数患者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乏力;随后食欲减退,可伴恶心、呕吐、头晕、头疼、嗜睡、烦躁、心慌;最后反应迟钝,甚至昏迷或死亡。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视,经常注意监测病情变化。如果出现糖尿病酮症,一点要积极治疗;一旦发生酮症酸中毒,一般需要住院治疗。在治疗上,应以胰岛素治疗和输液治疗为主,并辅助其他治疗方法。

2.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为糖尿病的另一种急性并发症。是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长期不足引起,一般胰岛素的基础水平尚能维持一定的量,不至于造成酮症,但是血糖多较高。同样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或糖尿病史不明显者。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与酮症酸中毒相似。也是以胰岛素治疗和输液治疗为主。

3.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也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酸中毒,服用某些药物如服用二甲双胍后大量饮酒等。治疗方法同上,一般需要住院,以胰岛素治疗和输液治疗为主。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是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血脂代谢紊乱,造成大血管粥样硬化引起.可形成冠心病、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

糖尿病性心脏病: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血糖利用不良,蛋白质合成减少引起。并与糖尿病造成血压增高有关。严重者可以造成心肌梗死。据报道,在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高达42%-52%。糖尿病性心脏病由于患病率高,病情重,所以应当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在治疗上应当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并积极治疗心脏病。否则无法阻止心脏病变的恶化。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并与糖尿病造成高血压有关,可以造成患者颈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造成患者头晕、头疼。严重者可以造成脑梗塞、脑出血。在治疗上必须控制好糖尿病,以防止出现脑血管急症.

   2.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由于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患者血糖、血脂、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可以造成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由于肾动脉硬化引起,并与高血压有关。可表现为    下肢浮肿,尿蛋白,肾功能减退。严重者可以造成肾衰、尿毒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在治疗上,肾病患者不能应用优降糖、二甲双胍等降糖药,可以应用糖适平,必要时可以应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造成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可以表现为眼底出血、渗出,眼底微血管瘤,眼底新生血管形成等。患者可以表现为视物模糊,重影等。在治疗上应在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行激光治疗。但是若糖尿病控制不好则眼底病变会复发。

   3、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为主,可以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皮肤刺痒、严重者可以造成神经麻痹、肌肉萎缩甚至瘫痪,在治疗上应在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上加用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中医中药在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4.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共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若不能合理治疗则可能使肢端坏死,严重者需要截肢,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糖尿病,以防足部病变恶化。

   5.自主神经病变: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出现大便发干、发稀、出虚汗、失眠、阳痿等症状,这都是糖尿病导致自主神经出现病变而引起的,很多患者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忽视了糖尿病的治疗,因此得不到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这些病的时候必须先控制好糖尿病才行。

   6.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导致患者抵抗力低下,因此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实际上若不能控制好糖尿病,即使长时间应用抗生素也无法很好地控制炎症。

   7.创口不愈合: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害怕伤口不容易愈合而不敢做手术,并且因此而耽误了病情,其实这是不必要的,若患者合理治疗,则完全可以动手术,前提是必须控制好糖尿病。

   三. 胰岛素治疗

   1. 什么是胰岛素?

答:胰岛素是我们人体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他是人体内唯一一个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他另外还调节着血脂与蛋白质的代谢。在发现胰岛素以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非常高,1型糖尿病几乎等同于绝症,1922年,四位加拿大医生成功制备了胰岛素,从此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四位医生因为对世界医学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和生理学奖。1926年,从猪牛身体内提取出了高纯度的结晶动物胰岛素,1935年又成功提取出了长效胰岛素,1946年,丹麦的诺和诺德公司提取出了中效胰岛素,1965年我国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74年,利用基因技术经酵母发酵成功合成了人胰岛素,1992年,美国合成出超短效的人胰岛素类似物,1993年,丹麦的诺和诺德公司又合成了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了笔式注射器,大大减轻了患者注射胰岛素的痛苦,使胰岛素能够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目前又出现了最新的胰岛素注射方式:胰岛素泵,相信在近几年就会走进千千万万糖尿病患者家中。所有的这些科研成果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的福音,大大降低了糖尿病的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目前也能够合成人胰岛素,并已经应用于临床,大大降低了糖尿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2.  哪些人需要注射胰岛素?

答: (1)1型糖尿病人。一旦确诊是1型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尤其要警惕成年发病型1型糖尿病,必须明确诊断,必须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人口服降糖药继续发失效者。

    (3)身体极度消瘦者。

    (4)糖尿病发生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者。

    (5)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眼底病变、活动性肺结核等。尤其是糖尿病肾病,必须早期应用胰岛素,轻度的肾病应用胰岛素后能逆转,若治疗不得当则可能会发生肾功能衰竭。

    (6)妊娠糖尿病及糖尿病妊娠期间。

    (7)糖尿病人处于应急状态时,如:严重外伤、手术、较重的感染、急性心梗脑梗时等。在急性期应应用胰岛素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

    (8)糖尿病感染、疖痈及创口长期不愈合者。

  3.  注射胰岛素有哪些好处?

答:(1)降低血糖、尿糖。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一个降低血糖的激素,降糖药物是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减少糖的吸收或增强胰岛素的效应来达到降糖目的的。而注射胰岛素则是直接降糖。

   (2)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应用胰岛素以后,可以使胰岛细胞得到充分地休息,还可以给胰腺增加营养供应,这都可以促进胰岛功能的恢复。

   (3)改善心、脑、肾的病变。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肾病是由于大、小血管病变引起的。注射胰岛素可以缓解血管病变,从而改善心脑肾的病变。

   (4)改善肝功、肾功。糖尿病肝病,糖尿病肾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以后,可以加快肝功、肾功的恢复。

   (5)注射胰岛素可以改善糖尿病眼底病变,避免其他糖尿病眼病的发生。

 4。 注射胰岛素会成瘾吗?

答:不会。胰岛素是我们人体的胰腺分泌的一种物质,人体内本身就有。它和毒品不一样,注射胰岛素是内源不足就外界补充,就跟吃饭是一样的道理。很多患者认为打胰岛素会成瘾,是因为有些患者往往到了糖尿病的后期才用胰岛素,这时候胰岛功能已经极度衰竭,只有长期用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在别的患者看来,就好象是用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实际上,如果在糖尿病的早期应用胰岛素,就可以避免胰岛功能衰竭,等胰岛功能恢复之后,还可以再停用。如果患者用上胰岛素以后撤不下来,那就证明患者的病情已经到了非用胰岛素不行的程度,再用别的降糖药也不会起任何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胰岛素会象毒品一样成瘾。

 5。 注射胰岛素会打成依赖型的吗?

答:不会。目前糖尿病已经不分依赖型和非依赖型了,而是分为1型和2型。它们的发病机制完全不同。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胰岛细胞被大量破坏,胰岛细胞数量减少,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所以要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数目并不少,而是胰岛功能减退或胰岛素作用不足。所以,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从发病机理上有本质的区别,2型糖尿病患者即便注射胰岛素也不会变成1型糖尿病。但是,2型糖尿病到了后期,胰岛功能衰竭的时候,治疗方法和1型糖尿病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胰岛素并不是1型糖尿病的专利,2型糖尿病患者一样可以应用。即便是用上胰岛素以后,2型仍然是2型,不会成为1型糖尿病。

胰岛素都有哪些种类?

答:胰岛素分为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是从猪或牛身上提取出来的,其中猪的胰岛素跟人的胰岛素相差1个氨基酸,牛则相差两个,猪的胰岛素效果要好于牛胰岛素,因此动物胰岛素一般都用猪胰岛素。在剂型上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短效胰岛素是澄清的液体,使用前不需要摇晃,中效跟长效胰岛素都是浑浊的,使用前都需要先将药液摇允。动物胰岛素以前都是使用一次性空针来注射,注射剂量不准确,注射时比较疼痛,现在有了万邦笔,大大提高了准确度,减轻了注射的疼痛。人胰岛素有丹麦产的诺和灵,美国产的优必林和中国产的甘舒霖,人胰岛素是利用生物基因技术,将酵母菌的基因片段截取下来,重新组合形成人胰岛素,这样合成出来的胰岛素跟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是一模一样的,因此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有很多患者存在误解,以为现在生产的人胰岛素是从死人身上提取的,这是种错误认识,人胰岛素是利用酵母菌发酵来制备的,只是跟人分泌的胰岛素氨基酸序列相同,具有和人胰岛素相同的生物活性,并不是真的人胰岛素。在剂型上分为短效、中效,还有超短效的胰岛素类似物,还有长效的甘精胰岛素。人胰岛素大多是装在专用的笔型注射器中使用,各公司生产的胰岛素不能通用,必须使用各自的注射器。

  6. 怎样确定注射胰岛素的初始剂量?以后应怎样调整?

答:注射胰岛素的初始剂量应由医生来确定。但总的原则是由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到最合适的剂量然后维持一段时间并随着病情的变化而调整;一般是早晨的剂量大于晚上的剂量;短效胰岛素的剂量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等剂量调整到最合适以后,定期监测血糖、尿糖,根据血糖、尿糖情况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现在有了预混的胰岛素,不用依次抽取短效和长效,在注射时比较方便。在调整用药量时也比较方便,不需要单独调整短效和长效的比例,只需要调整早上和晚上注射的总的计量就可以。

什么是胰岛素强化治疗,有什么好处?

答:胰岛素强化治疗指的是对患者采取每日3-4次注射胰岛素的方案或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强化治疗,使病人空腹血糖控制在3.9-6.7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05%,餐后血糖小于10mmol/l。1993年,美国研究表明:可有效的延缓1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1998年,英国研究表明: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施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大大降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并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一定时间(半年左右)仅依靠饮食治疗不使用药物治疗而使血糖保持正常。日本的研究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的延缓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由以上几个国家的研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胰岛素治疗适合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而且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任何阶段,包括糖尿病初发阶段以及中后期阶段,强化治疗能有效的延缓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7.血糖、尿糖正常以后可以停止注射胰岛素吗?

答:不能。血糖、尿糖正常是因为有胰岛素压着,如果停止注射,血糖肯定会反弹。所以,必须等胰岛功能恢复以后才能逐渐停止注射胰岛素。胰岛功能恢复的指标需要由医生来确定。

  8.注射胰岛素有哪些副作用?

答:应用胰岛素最常见的就是低血糖反应,吃点东西以后就会好转;再就是注射部位感染,只要做到严格消毒就可以避免。其他的还有注射部位过敏、水肿等副作用比较少见。

  9。 注射胰岛素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1)注意要清洁卫生。要一人一针一管,专人专用,要做到严格消毒,一次性注射器不能长时间应用,一般是一次性使用,最多可以使用一天就不要再使用了,一面引起感染,要注意皮肤和针头的消毒。诺和灵等笔式注射器的针头可以使用的时间长一些,但不要超过2个月,若针头变弯或者变钝,扎起来疼了,就应该更换。

  (2)胰岛素的保存:胰岛素保存的适宜温度是2-8℃。冬天可以放在冷屋子里;夏天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也可以放在保温瓶中,再放上几块冰块。注意胰岛素不能冷冻,否则会失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从医院购买胰岛素回家的路途上也要使用冰块冷藏,尤其是夏天,太阳一晒不到2分钟就会失效的,要注意做到避免太阳照射并用冰块冷藏。

  (3)注意定时定量打针,定时定量吃饭。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是经过严格计算得出来的,不能随意更改,更不能随意停用。应尽量准时打针,准时吃饭,除了有低血糖反应时吃点东西之外不得随意加餐。

  (4)注意防止低血糖反应。当胰岛素注射过多或吃饭过少、过晚时,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一般及时吃点东西就能缓解,或找医生调整一下剂量,但不可停用胰岛素。

  (5)胰岛素的注射剂量不是死数,要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当病人感冒、发烧、发炎、生气、情绪激动和劳累的时候,糖尿病有可能会加重,药量也要相应地增减。

 

梅州市中医医院

副主任中医师 林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