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脾疏肝法治疗鼓胀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1-07-26 09:39:41 浏览次数:2690

鼓胀是中医四大顽症之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病在古医籍中又称单腹蛊、臌、蜘蛛蛊等。鼓胀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历代医家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视,把它列为说明本病为临床重证,治疗较为困难。由于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大国,同时由于独特的文化传统,也是全球范围内饮酒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些因素导致我国肝硬化病人很多,除了从源头上控制控制乙肝,倡导健康的酒文化之外,对于广大的肝硬化患者,尽量早期发现,早治疗和阻止病程进展。

祖国医学对于鼓胀辨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辨缓急

鼓胀虽然病 程较长,但在缓慢病变过程中又有缓急之分。若鼓胀在半月至一月之间不断进展为缓中之急,多为阳证、实证;若鼓胀迁延数月,则为缓中之缓,多属阴证、虚证。

2.辨虚实

鼓胀虽属虚中夹实,虚实并见,但虚实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一般说来,鼓胀初起,新感外邪,腹满胀痛,腹水壅盛,腹皮青筋暴露显著时,多以实证为主;鼓胀久延,外邪已除,腹水已消,病势趋缓,见肝脾肾亏虚者,多以虚证为主。

3.辨气滞、血瘀、水停

以腹部胀满,按压腹部,按之即陷,随手而起,如按气囊,鼓之如鼓等症为主者,多以气滞为主;腹胀大,内有积块疼痛,外有腹壁青筋暴露,面、颈、胸部出现红丝赤缕者,多以血瘀为主;腹部胀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或见腹部坚满,腹皮绷急,叩之呈浊音者。多以水停为主。以气滞为主者,称为“气鼓”;以血瘀为主者,称为“血鼓”;以水停为主者,称为“水鼓”。

治疗上,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并见,故其治疗宜谨据病机,以攻补兼施,补虚不忘实,泄实不忘虚为原则,实证为主则着重祛邪治标,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用行气、化瘀、健脾利水之剂,若腹水严重,也可酌情暂行攻逐,同时辅以补虚;虚证为主则侧重扶正补虚,视证候之异,分别施以健脾温肾,滋养肝肾等法,同时兼以祛邪。

临床上既往曾治一患者张某,男,61岁,素嗜酒,3年前因腹部胀满,双下肢浮肿发现肝硬化,未戒酒,近日突然出现巩膜及皮肤黄染加重,小便颜色似浓茶,脘闷泛呕,不思饮食,泄泻,6-8次/日,粪质稀烂,双下肢浮肿,而来我院就诊,嘱住院治疗。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巩膜重度黄染,心肺正常,腹部膨隆,柔软,舌苔白厚腻,中医诊断:鼓胀(寒湿困脾),西医诊断: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腹水。治疗上以健脾疏肝,行气利湿退黄为法,方如下:白术15克、厚朴9克、木瓜12克、木香9克、9茯苓15克、郁金9、柴胡9、白芍12、菌陈12、生姜3片、大枣3枚。并予西药护肝、补充蛋白等治疗,治疗一周后周身黄染减轻,胃纳好转,大便次数减少,2-3次/日,较前成形,胸闷泛恶亦舒,仍照原方,加重淡渗利湿及健脾疏肝之品,后黄疸明显减轻,胃纳基本可,大便调,腹软。体会:清·王旭高:“欲泄水,必崇土, 欲平气,必疏木。”此乃治疗水肿的两大治法。脾主运化水液,若脾失健运,则水湿无制,泛溢表里而成水肿。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治疗水肿常用实脾饮,亦用胃苓汤等,其旨均在崇土,以中州得运,阳气流通,水自渗泄。肝主疏泄,能助脾胃之运化,若肝失疏泄,脾土受制,则土虚而水泛,同时气滞亦能导致水停,即所谓“气不行水”,故治水肿方药中常配香附、木香等疏肝行气之品,使气行则水亦随之而行。

 

医师:郑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