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肾病“水肿”的中医治疗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0-09-30 09:39:33 浏览次数:2640

肾病综合征、肾炎中可见头面、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实验室检查有尿蛋白、血尿,西医多采用激素治疗,然副作用大,长期服用,有水牛背、满月脸等向心性肥胖,停用后病情易反复。中医称此病为水肿,治疗效果较好,且没有激素的副作用。《内经》中提出“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垄”这三个治疗水肿原则。“开鬼门”的意思是发汗。“洁净府”中的“净府”指膀胱而言,“洁净府”就是清除膀胱炎症。“去菀陈垄”中的“菀”指郁滞血瘀,“垄”的意思是碎草,这里指体内代谢废物,即祛除血瘀和体内代谢废物。

1.“开鬼门”发汗是祛邪的一种方法,外感表证一般都用汗法祛邪。水肿分型中有一种阳水,症状上除了颜面浮肿外,还有咽喉肿痛的症状。咽喉肿痛是外感表证的一种表现,而汗法正是治疗表证的方法。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肾炎的发作多由扁桃体炎引起。我们知道,水肿形成的病机与肺、脾、肾相关。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肺气不宣,水液代谢障碍,故发为水肿。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发肃降,水道不通,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于肌肤,亦发为水肿。用汗法宣肺气,祛风邪,肺气得宣,则水液代谢恢复正常,水肿悉消。

2.“洁净府”“净府”即膀胱,作用是储藏和排泄尿液。膀胱与肾相表里,它们之间由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联络。膀胱为人体水液汇聚之地,被称为“津液之府”。《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渗入膀胱的水液,在肾与膀胱的气化作用下,清者回收,浊者排出体外。由此可见,如果膀胱不净,则膀胱储存过多水液,因气化不利,则水液无法正常运行,即发为水肿。西医的某些肾病有小便不利,甚至无尿的表现,全身肿甚,通过利尿,浮肿减轻,这也证明了“洁净府”的正确性。

3.“去菀陈垄”人体内水液代谢依靠肺、脾、肾之气的推动运行,当这个系统出现障碍时,则气滞水停。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日久,必然气滞血瘀。所以在治疗中加入活血化瘀之药,每能收到良效。“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垄”治疗水肿的原则虽然简单,但是十分实用,与现代医学治疗肾病水肿方法十分相似,临床效果很好。

病案举隅:患者李某,女性,56岁,主诉:反复双下肢浮肿半年,加重 1 周。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白天症状较轻,傍晚后症状明显加重,无心悸,无气促,无发热,无腹胀,无呕吐等,在某医院查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尿常规、心脏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经口服利尿药及中成药治疗后症状稍缓解,停药后又复发。1 周前患者因劳累后双下肢水肿加重,压之凹陷,神疲乏力,胃纳差,睡眠尚可,尿量减少。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水肿(脾肾阳虚),中医治以健脾补肾,温阳利水为法,方选黄芪防己汤合济生肾气丸加减:党参 15 g,黄芪30 g,炒白术 15 g,防己 10 g,茯苓皮 30 g,生白芍 10 g,山药 30 g,薏苡仁 30 g,怀牛膝 12 g,赤小豆30g,泽泻15 g,淫羊藿 15 g,桂枝6 g,炒车前子10g(包煎),冬瓜皮 30 g,炙甘草 10 g,大枣5枚。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2次温服。嘱其注意休息,勿劳累,忌食生冷食物。二诊,服上方7剂后,双下肢水肿明显减轻,胃纳好转,舌脉同前,效不更方,继服上方 10 剂,随访上述症状均消失。

心得体会:患者因劳倦过度,损伤脾肾,水液输布失常,溢于肌肤,发为水肿。此类水肿,多认为与脾肾相关,脾肾有相克关系,相互影响。如脾不足,因其不能治水而导致肾水泛滥,肾水泛滥,则会导致阴邪太甚而反侮脾土。脾肾阳虚阴盛,水湿泛滥,气化功能失司,导致水肿。方由黄芪防己汤合济生肾气丸加减,共奏健脾补肾,温阳利水之效。方中生白术、茯苓皮、泽泻、防己、泽泻、炒车前子、冬瓜皮健脾利湿,利水消肿;淫羊藿温补肾阳,使水得温则化。

工作室成员:房宗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