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糖痹外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8-10-12 09:50:06 浏览次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糖尿病并发症,该并发症大部分可与糖尿病另一并发症,即糖尿病足合并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现阶段关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常规西药口服和注射,以及中医针灸、推拿及中药熏洗等[1]。但是西医疗法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添加中医疗法巩固疗效。近年来中医学疗法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探究中药糖痹外洗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我院择取100例患者开展中西医疗法对照研究,现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择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100例参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包括男33例,女17例,年龄区间40~77岁,平均年龄(58.3±2.6)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区间1~6年,平均病程(2.2±1.0)年;观察组中包括男35例,女15例,年龄区间42~76岁,平均年龄(57.5±2.8)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区间1~7年,平均病程(2.4±1.1)年,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比(P>0.05)。

研究准入标准:①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疾病诊断标准相符;②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和辩证标准相符。

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患者;②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及造血功能障碍患者;③近3个月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疾病患者;④合并下肢皮肤组织破损患者,及合并下肢动脉异常患者;⑤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及足部溃疡、坏疽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依帕司他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患者基础血糖、血脂及血压管理。并给予患者甲基维生素B12进行神经营养治疗,前列腺素E1以改善患者微循环,以及给予患者抗惊厥、抑郁和止痛药等。若患者有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合并症需采取积极处理。依帕司他及甲钴胺均采取口服给药,每次剂量分别为50mg及500mg,每日服用3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糖痹外洗方足浴治疗,药方中包括10g桑寄生、10g冰片、20g天花粉、20g首乌、20g葛根、20g鸡血藤、25g田七、25g丹参、30g黄芪以及30g红花。上述药物(冰片除外)加入2500ml清水中,武火煮沸变文火煎煮,时间一般为40min,将2500ml煎煮至1500ml左右将药渣过滤掉,将煎煮好的药汤加入至3000ml清水中并一起倒入准备好的浴盆中,打开开关加热至40℃并保温,试温后可根据患者的感受调整温度。足浴每天分早晚进行2次,每次足浴时间需持续30min,在足浴期间需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同时叮嘱患者不可自行加水和站立。完成足浴后采用棉质毛巾将足部擦干,做好保暖工作,皮肤若过于干燥应使用润肤露保湿,并对患者足部皮肤是否发生破损或水泡等情况进行观察,门诊病人可经由医护人员指导后领取药物回家自行煎制并足浴。

两组均需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除,跟腱和膝腱反射正常可评定为治愈;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是跟腱和膝腱反射虽有改善,但是未完全恢复可评定为有效,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跟腱、膝腱等反射无明显好转或加重,可评定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和有效率之和。②多伦多评分[3]系统中包含神经症状、神经反射和感觉功能三项主要内容,其中神经症状包括下肢疼痛、麻木等6项评分内容,分值介于0~6分,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神经反射包括踝反射与膝反射,采取双侧计分,分值介于0~8分,分值越高说明反射损伤越严重;感觉功能包括痛觉、触觉等5项内容,分值介于0~5分,分值越高说明功能缺失越严重。③中医症状积分包括主症、次症及舌苔脉象积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表格中,分别以(`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检验、X2检验,分析组间项是否之间的差异,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高发并发症。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4]该疾病发病率正常不断提升,更多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不易被察觉,但是可波及患者全身神经系统,初症状可表现为患者的感觉神经受累,即患者肢体末端有疼痛或麻木情况,病情进展至后期可对患者的感觉神经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感觉神经消失,或足部溃疡溃烂等。现代医学针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看法为,患者多元醇通路免疫功能及代谢功能受损有关,同时遗传因素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等也是该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5]。依帕司他及甲钴胺都是该疾病治疗的常用西药,但是西药的长期应用可造成患者对其效用抵抗,影响其疗效。

中医学认为,疾病长期发展可导致血黏度增加,导致血运不畅,血瘀至脉络导致该疾病的发生。因此该疾病的中医病机为瘀血[6]。在该理论基础上应采取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益气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为此本次研究针对2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了糖痹外洗方足浴治疗,已明确其疗效。

本方中丹参、田七、红花以及鸡血藤4味药具有活血化瘀和止痛的效果,黄芪的作用为益气补虚,气旺可改善血液循环,首乌、天花粉以及葛根能够滋阴清热,桑寄生则具有补肝补肾,强筋壮骨的功效,而鲜葱白味辛辣,可发汗、驱寒,对麻痹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与桑寄生联合应用能够发挥驱寒、止痛、活血的效果。由此可见全方药物共同应用具有活血化瘀、止痛通络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过高血黏度,提升患者受损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促进其受损神经的恢复。而外洗足浴疗法可通过高温使药物通过皮肤毛孔迅速导入患处的孔穴和俞穴,然后遍布全身,对神经血管产生刺激作用,加速患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达到活血止痛的效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中医糖痹外洗方足浴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受损神经功能和症状,以及运动和感觉功能,对于促进患者健康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具有大力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本文摘自《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9),谢爱琼,曾胜,张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