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医案系列之——失眠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9-05-10 10:02:07 浏览次数:2064

 

邹XX,32岁女性,2019年3月3日来诊。拿着一张彩超报告单,上面写着“双侧乳腺增生,BI-RADS 2类”,说是朋友介绍来的,想找我看乳腺增生。然后详细的问了病史,平素容易焦虑,月经倒还正常,就是容易失眠,难以入睡,睡后多梦易醒,醒后再难入睡了。查看舌脉:舌暗淡,苔薄白,脉弦细。于是就抓住了这个失眠,跟患者说先调睡眠,睡眠好了,焦虑就少了;焦虑少了,乳腺就好了。

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证,治以疏肝行气,镇心安神。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患者反馈服用中药2剂后睡眠明显改善,多梦的情况也没有了。

病例解析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失眠,但这不一定是疾病状态。若长期的失眠则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功能,导致夜间难以入睡而烦躁不安,白天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嗜睡等。地西泮(安定)类药物的使用会让患者有较多顾虑,如成瘾性、依赖性、白天精神疲倦等。因此,中医药治疗失眠在临床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更容易让大众接受。

中医学将失眠称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不得眠”等,虽含义不完全一致,但不外乎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失眠的病因以内伤为主,主要表现在思虑太过,外邪内扰、内生痰热、体虚久病等也是失眠的常见病因。其主要病机为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心神不宁。

失眠在临床上有很多种类型,主要表现在入睡困难、睡眠易醒、睡眠短暂三种类型,与心、脑密切相关。辨证关键在于分清虚实,虚者以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有关,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心悸失眠,健忘等;实则多以痰热内扰,心神不宁为主,表现在心烦失眠,烦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等。治疗方面亦当分清虚实,实者清热化痰祛瘀、宁心安神,虚者补益心肝脾肾、养心安神,心虚胆怯者则以益气养心、镇心安神为主。

分证论治

肝郁证

症见:心烦不能入睡,睡后多梦易醒,烦躁易怒,胸闷,善太息,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薄白,脉弦、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方药:柴胡疏肝散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偏热者可予龙胆泻肝汤加减。

痰热内扰证

症见:失眠多梦,易惊醒,头目昏沉,口中黏腻,胸闷脘痞,口苦心烦,舌红,苔腻,脉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方药:温胆汤加减。

阴虚火旺证

症见:虚烦不眠,入睡困难,夜寐不安,健忘耳鸣,腰酸梦遗,手足心热、盗汗、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清热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或天王补心丹加减。

心胆气虚证

症见:心悸胆怯,不易入睡,睡后易惊醒,平素易受惊吓,神疲气短,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心、镇静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

心脾两虚证

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见相兼证

肝郁痰扰证

症见:心烦不能入睡,睡后多梦易醒,烦躁易怒,胸闷,善太息,头目昏沉,口中黏腻,胸闷脘痞,口苦咽干,舌红,苔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安神。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温胆汤加减。

痰瘀内扰证

症见:夜不能睡,夜寐不安,躁扰不宁,胸中窒闷,甚或胸痛、头痛、痛如针刺,两目黧黑,舌暗红、有瘀点,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活血祛瘀,化痰安神。

方药:桃仁四物汤合温胆汤加减。

失眠患者的服药方法

根据中医阴阳理论:平旦阳气升,日中阳气隆。可采取“日午间,夜睡服”的方法,即白天为午饭后半小时(午睡前),夜间为晚饭后2-3小时(晚睡前)服用,效果会最好。

其他治疗失眠的传统疗法

针灸、耳穴疗法、按摩疗法、药枕疗法、磁疗法、心理引导疗法等。

总之,中医药治疗失眠有独特的优势,但因详细了解患者失眠的原因、失眠的类型等,结合中医四诊信息,做到精准辨证论治,合理方药配伍,方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医中医科学院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课题组.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1):8-25.

 

医师:梁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