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医案系列之——化疗后恶心呕吐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9-04-10 09:55:35 浏览次数:2051

 

温XX,女性,63岁,2019年2月19日第一次来诊。患者2018年12月11日因“左乳房肿物”在外院行“左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肿物大小4.0cm),左腋窝前哨淋巴结可见癌转移,第一水平淋巴结可见癌2/6;免疫组化:ER(80%弱-中等阳性),PR(80%弱-中等阳性),Her-2(-)。术后于2019年1月1日开始行EC(环磷酰胺900mg d1+表柔比星140mg d1;3w)方案化疗。2月13日行第三程化疗。化疗后出现3度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需要使用升白针治疗),并出现较严重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现为求中医药治疗来诊。症见:精神疲乏,恶心欲呕,胃纳差,睡眠一般。舌淡苔白腻,脉细滑。就诊时患者情绪焦虑,对化疗充满紧张畏惧,缺乏信心。

中医辨证为痰湿中阻证,治以健脾化痰、和胃止呕为法,方用二陈汤加减。药用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枳壳、鸡内金、麦芽等。嘱服药6剂后复诊。

1周后复诊,患者恶心呕吐明显减轻,胃纳明显好转,精神好转,面带笑容,对即将到来的化疗再次恢复信心。略微调整处方后嘱化疗前至化疗期间坚持服用。患者于3月5日顺利完成第4程化疗,过程无明显恶心呕吐感、胃纳未受明显影响。3月6日复诊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改善,自诉服用中药后白细胞亦逐渐上升至正常,胃口好,无恶心欲呕,无明显不适。

病例分析:

恶心呕吐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可由恶性肿瘤本身及其并发症(如胃癌、食管癌、脑转移、肠梗阻等)引起,也可由多种抗肿瘤治疗(包括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止痛治疗、放疗以及手术等)引起。尤其化疗是引起恶心呕吐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恶心呕吐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并可能造成代谢紊乱、营养失调、体重减轻,在心理上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严重时不得不终止抗肿瘤治疗。

尽管医学界越来越重视肿瘤相关恶心呕吐的防治,发布了几部专家共识或诊疗指南,也有很多肿瘤相关专业委员会在推出“无呕病房”的建设。但现实生活中,随着越来越多医院开展日间化疗,患者化疗完即出院回家。化疗科临床医生缺少对患者肿瘤治疗相关症状的关注,往往导致患者化疗后出现临床不适症状无法得到及时和有效治疗,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更多的关注患病的人,关注人的整体和诊治过程中的状态。因此,在中医肿瘤专科的临证中,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对化疗等肿瘤治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治疗,能够大大的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治疗的信心及依从性。

传统中医学没有“化疗”的概念,但根据其治病特点,可以将其归纳为“药毒”,对于化疗“药毒”所致的恶心呕吐,笔者通过临证观察,大多伴有神疲乏力,胸闷不舒,脘痞纳呆,舌苔厚腻,脉滑等临床证候特点,其病机关键当责之“痰湿”二字。总因“药毒”损伤脾胃,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至于个体体质差异及“药毒”特性,临床或兼有寒、热、瘀等病理状态。治疗当以“和胃降逆止呕”为原则。痰湿重者,当以化痰除湿为主,可予二陈汤为主方,佐以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之品;或兼脾胃虚弱,或兼湿热内蕴,或兼痰瘀互结,则应辨证加减。同时,此类患者多伴有情绪焦虑、紧张等,可适当佐以疏肝行气化郁之品。

分证论治

痰湿中阻证

症见:恶心呕吐,胸闷不舒,脘痞纳呆,头身困倦,大便粘滞,舌淡胖,苔厚腻,脉滑。

治法:化痰除湿,和胃止呕

方药:二陈汤加减。

脾胃湿热证

症见:恶心呕吐,胸中烦闷,脘痞纳呆,口舌生疮,口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和胃止呕

方药:泻黄散加减

脾胃虚弱证

症见:恶心欲呕,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口淡无味,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益气健脾,和胃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常见兼证——肝胃不和

症见:恶心呕吐,胸闷不舒,两胁胀闷,时有呃逆、泛酸,口苦,咽干,情绪抑郁,舌暗,苔白,脉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呕

方药:柴平汤加减。或柴胡疏肝散加减。

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针灸治疗、穴位注射、耳针、灸法、穴位贴敷等,均对恶心呕吐有一定的疗效。

后记: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因化疗药物的不同及人的体质不同,发生恶心呕吐的程度不同。对于低、中度呕吐,可采取中医治疗方法进行化疗前、中、后的全程预防和治疗。但对于高度呕吐的患者,应及时住院处理,预防严重代谢紊乱、甚至休克等危急重症的发生。


医师:梁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