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胜名中医医案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9-03-12 09:23:34 浏览次数:

李XX,72岁男性,2019年1月16日初诊。因“发现左上颌牙龈肿物2月余”,在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牙龈鳞状细胞癌”。患者拒绝进一步检查治疗,为求中医药治疗来诊。症见:左上颌牙龈肿物疼痛时作,进食则加重,精神疲乏,形体消瘦,仅可进食流质食物。体查见:左上颌牙龈可见一大小约5cm×4cm肿物,局部溃烂明显,有较多白色粘膜覆盖。中医辨证为湿毒瘀结证,治以清热燥湿,解毒散结。予封髓丹加减内服+漱口。一周后复诊疼痛明显减轻,仅进食时稍感疼痛,局部溃烂、白色粘膜覆盖均较前好转。两周后复诊肿瘤局部已较前明显消退,无明显疼痛,可进食固体食物,自诉能啃食肉骨头。

口腔恶性肿瘤(口腔癌)是指发生在固有口腔(包括牙龈、唇内侧黏膜、颊粘膜、硬腭、舌体及口底)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男性,其病因主要与烟酒嗜好、紫外线与电离辐射、慢性刺激与损伤、机体免疫状态等有关。部分地区人群有嚼槟榔的习惯,与口腔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口腔癌的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约占90%-95%。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口腔癌的三大治疗手段,但对于年老或出现远处转移的口腔癌晚期患者,总体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大约在60%左右。近年来因多学科及中医药在口腔癌治疗中的协同作用,使得其5年生存率进一步提高。

古代中医没有“口腔癌”的病名,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内硬结如蚕茧、溃烂翻花、局部疼痛、言语饮食困难,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舌岩”“舌菌”“口疮”“牙蕈”“牙疳”“口疳”等病证的范畴。究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过食肥甘厚腻及辛辣之品,长期烟酒刺激或嚼食槟榔,导致心脾积热、湿毒蕴结。病位在脾,病机关键为脾失健运、湿毒蕴结,导致局部气血瘀滞,日久结聚而成肿块,溃烂疼痛;晚期口腔癌则因热毒耗伤气阴,多表现为阴虚毒热的证候特点。

分证论治

湿毒瘀结脾胃

症见:口腔肿物突出明显,溃烂翻花,灼热疼痛,渗流血水,饮食、言语困难,夜不能寐,纳食欠佳,尿赤便秘,口气臭秽,舌暗红,苔白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解毒散结

方药:清胃散(《兰室秘藏》)合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亦可合泻黄散加减。

阴虚毒热

症见:肿块溃烂,溃烂如菜花,疼痛不剧、如火灼样,时流血水,五心烦热,两颧潮红,或有潮热盗汗,舌红绛,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泻火,解毒散结

方药: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合封髓丹(《医理真传》)加减。

其他中医特色治疗

对于口腔癌的中医治疗,除了口服中药外,中药含漱是一种较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辨证后予口服中药复渣煎水含漱,也可以另外予漱口方煎水含漱。其目的在于促进药物的局部吸收,同时具有较好的抗炎、止痛、抗肿瘤作用。

漱口方:土茯苓30,蒲公英20,苦参20,金银花10,连翘20,茜草20,生地黄30,黄柏20,甘草10。

口腔癌的放疗毒副反应——放射性口腔炎

放射性口腔炎是头颈部放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80%。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放射性口腔炎属中医“口疮”范畴,其病因病机为放射性之火热毒邪损伤口腔局部,导致气阴两伤,其病机关键为“热毒伤阴”。此与化疗导致的口腔黏膜炎病机主要为心脾积热或脾胃湿热瘀结不同。

症见:轻症表现为黏膜红肿、吞咽不适或疼痛;继而出现片状薄层白膜,甚或融合成片,溃疡形成;重者累及大部分或全部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溃疡,甚则出血,咽喉肿痛,影响进食甚至不能进食等。舌红、苔黄或腻,脉细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泻火滋阴。

方药: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合封髓丹(《医理真传》)加减口服;联合三黄泻心汤(《伤寒论》)加减含漱。


【参考文献】

[1] 周岱翰.中医肿瘤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6:163-178.

[2] 洪声,姜昌明,郭伟. 口腔肿瘤中医病机及其转化探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9):114-115.

[3] 顾田,贾立群. 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中医治疗进展[J]. 北京中医药2018,37(1):90-93.

 

医师:梁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