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9-03-06 16:02:54 浏览次数:3164


膝痹病是指膝关节受到风、寒、湿、热等外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以膝关节疼痛、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关节无力、关节活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又称退行性膝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退变、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一、病名

(一)中医病名:膝痹病。

(二)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

(1)初起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常见中老年人;

(3)膝部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咔嚓声和摩擦声;

(4)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

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等。CT影像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MRI可清晰显示膝关节半月板疾患及关节软组织改变。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②X线片膝关节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③中老年患者(≥40岁)

④晨僵≤3分钟

⑤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②条或①+④+⑤条或①+③+④+⑤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膝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者表现肿胀感,膝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膝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膝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膝关节隐隐作痛,腰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

(一)专科特色疗法

1、常规针刺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90°

2)取穴:(1)局部取穴: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犊鼻穴、膝眼

      (2)远道取穴:昆仑、悬钟、三阴交

      (3)随证配穴:风寒湿痹证:关元、阴陵泉;风湿热痹症:血海、曲池、大椎;瘀血闭阻证:血海、膈俞、太冲;肝肾亏虚证:太溪、肝俞、肾俞。

3)方法:进针前穴位皮肤用75%酒精消毒;采用指切或夹持进针法,垂直于皮肤进针,针刺深度按部位不同在10~25mm范围,捻转得气(局部痠、胀、重、麻感)后留针,留针20分钟后起针,起针后以消毒干棉球轻压针孔约2分钟。每周治疗2次。

2、灸法

在患病膝关节周围可选用直接灸、隔物灸、雷火灸等。

3、中药熏洗疗法

将协定处方中药置于盆中,加水1500~2000ml煎沸20~30分钟,将患肢放在盆口上方高于药液30cm左右,并在膝关节处盖上毛巾,熏蒸10~15分钟(注意防止烫伤),待药液温度在50℃左右时,将患膝放入盆中浸洗,边洗边按摩膝关节,并做主动伸屈关节的运动至药液变凉。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也可借助腿浴治疗器、熏蒸床等设备进行治疗。

4、中药热敷治疗

用酒醋散或中药封包加热后热敷于患病关节。一般30~60min/次,1次/日。


(二)手法治疗

主要手法为拿捏、点、按、弹拨、摇法。手法要求点、按、弹拨手法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摇法宜轻缓,手法操作结束以膝关节局部发热为度,每次15分钟,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休息3天继续下一疗程。

1、一般操作

体位1:患者先取仰卧,下肢伸直放松,膝关节下垫低枕。

手法:先以㨰法施于患肢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内收肌群约3分钟;然后摩、揉或一指禅推法施于内外膝眼、阿是穴,每穴操作约40秒。

体位2: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放松。

手法:向上下内外各方向推动髌骨,先轻柔地推动数次,再将髌骨推至极限位,维持2~3秒,反复3次;然后摩、揉或一指禅推法施于内外膝眼、阿是穴,每穴操作约40秒。

体位3:取俯卧位,下肢伸直放松,踝关节下垫低枕。

手法:以拿法或㨰法施于大腿后侧(腘绳肌)、小腿后侧约2分钟;推、揉腘窝部2分钟。

2、膝关节拔伸牵引

手法:患者屈膝,治疗者弯腰双手环握患侧小腿近端,患肢足背搭于治疗者肩部,双手突然发力向下牵引膝关节,力量以有膝关节牵开感,反复1~3次。手法力量要求均匀柔和,患者舒适耐受为度。每次治疗约20分钟,每周2次,3周为一疗程。 


(三)关节腔内治疗

适应症:膝关节疼痛明显,关节腔积液不多,浮髌试验阴性。药物:用玻璃酸钠。用法:每次2ml~2.5ml,每周1次,5次为一个疗程。


(四)物理治疗

选择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磁疗、中频、超短波等治疗,每天1次。


(五)中药治疗

1、风寒湿痹证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防风汤加减。选用防己、黄芪、防风、独活、川芎、秦艽、当归、桂枝、羌活、木香、乳香、甘草等。

2、风湿热痹证

治法: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选用秦艽、独活、羌活、防风、白芷、细辛、川芎、当归、石膏、白芍、黄芩、白术、生地黄、熟地黄、白茯苓等。

3、瘀血闭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选用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当归、川芎、羌活、独活、五灵脂、川牛膝、香附、秦艽、炙甘草等。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利筋脉。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选用独活、防风、川芎、牛膝、桑寄生、秦艽、杜仲、当归、茯苓、党参、白芍、细辛、肉桂(冲服)等。

偏阳虚者加仙灵脾、巴戟天;偏阴虚者,加熟地、旱莲草等。

(六)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具有相应适应症的患者,可以选择关节镜清理、截骨、软骨移植和关节置换等治疗。


四、疗效评价

参照1994-6-28国家中管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l年内无复发;显效: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基本失,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或症状、体征消失,但1年内有复发,经治疗后好转者;有效:疼痛肿胀、膝关节功能好转;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