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7-12-20 16:02:02 浏览次数:2878


面瘫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面神经炎。


一、病名

(一)中医病名:面瘫。

(二)西医病名:面神经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至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无力或不全,伴有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肌肉关节酸痛,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头痛面热,或发热恶风,心烦口苦,耳后疼痛,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或见神倦及颜面肌肉萎缩,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治疗方案

(一)专科特色疗法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太冲泻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随症配穴: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

(2)恢复期

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

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足三里采用补法,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

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针刺0.5~1.5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200转/分,捻针2分钟,间隔留针8分钟,重复3次,留针30分钟。

(3)联动期和痉挛期

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

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采用补法,内庭采用泻法。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

随证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加足三里、膈俞。

2、电针

取穴参照体针穴位。根据病情,一般从第二周开始加用电针,用疏密波,电针时间约30分钟。

3、灸法

适应于风寒袭络或气虚血瘀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或者隔姜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20分钟。

4、拔罐(闪罐法)

适用于风寒袭络证各期患者。选取患侧的阳白、下关、巨髎、地仓、颊车等穴位。采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1秒钟,不断反复,持续5分钟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闪罐1次,每周治疗3~5次,疗程以病情而定。

5、刺络疗法

热证或急性起病者:选取耳背静脉或耳尖放血,每日或隔日1次,以患侧为主,出血量较多者疗效较好。

面瘫后期,口角歪斜仍明显者。取穴:内地仓(口腔内颊部内侧相对地仓之小静脉)。

6、皮肤针或磁圆梅针叩刺

叩打眼眶周围及面颊、口角附近穴位,以局部微红充血为度,每日1次。

若面瘫侧肿胀明显,疼连肩背部,予后背督脉梅花针重叩加拔火罐;大椎穴、肩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加拔火罐。

7、穴位注射

可用甲钴胺、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1~2ml注射翳风、牵正、迎香、下关等穴,每次2穴,每日或隔日1次。

8、穴位敷贴

选太阳、阳白、四白、颧髎、地仓、颊车。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1~2分,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麝香少许,取绿豆粒大一团,贴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一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

9、耳针

常规消毒后,用半寸毫针针刺耳穴的三焦、相应部位、脑干、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肝、脾等穴,每次取穴3~4个,施以强刺激手法,并留针15~30分钟。或用王不留行籽贴敷并按压上述穴位。

(二)其他疗法

1、中药

(1)风寒袭络证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芷、藁本、桂枝、甘草等。

(2)风热袭络证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蝉蜕、白芍、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防风、地龙、生地、石膏等。

(3)风痰阻络证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僵蚕、全蝎、川芎、钩藤、防风、白芷、天麻、茯苓、胆南星、陈皮等。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党参、鸡血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全蝎、僵蚕。

面瘫后期不治或失治时间超过半年,多为邪气已去,正气受损,而兼痰浊瘀血,壅塞经络,宜扶正祛邪,活血通络。可用牵正散合芪芍防风汤(白附子、僵蚕、全蝎、黄芪、白术、赤芍、白芍、防风、桑枝、地龙、红花、丹参、葛根、当归、川芎、炙甘草),以益气养血,兼化痰通络之品,水煎服,亦可制成散剂冲服。

2、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消炎、脱水、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抗病毒等药物治疗。

3、后遗症期部分病人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中医症状疗效标准:采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

(二)评价方法

患者进入路径第1天、7天、14天、20天分别评定中医症状评分。

面瘫症状体征量化表

症状体征

症状体征积分

1

7

14

20

额肌运动

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

1分:轻度异常(有运动,仅轻微不对称)

2分:中度异常(有运动,但明显不对称)

3分:重度异常(没有运动,完全丧失功能)





眼睑开合

0分:正常(眼睑闭合有力,并双侧对称)

1分:轻度异常(眼睑闭合完全,但用力轻微不对称)

2分:中度异常(眼睑闭合不完全,明显不对称)

3分:重度异常(眼睑没有闭合运动,完全丧失功能)





鼻唇沟深浅

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

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

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

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





耸鼻运动

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

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

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

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





口角歪斜(综合评估静止时、鼓腮时、微笑时的状况)

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

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

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

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





鼓腮漏气

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

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

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

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





食物滞留

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

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

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

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





颈阔肌收缩功能

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

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

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

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





味觉障碍

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

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

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

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





听觉过敏

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

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

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

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





流泪不适

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

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

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

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





下额角、耳部或乳突部疼痛

0分:正常(或双侧对称)

1分:轻度异常(或轻微不对称)

2分:中度异常(或明显不对称)

3分:重度异常(或完全丧失功能)





总积分






□轻度:积分≦12   □中度:积分1224   □重度:积分≧24

疗效指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痊愈:疗效指数≥85%

显效:疗效指数≥50%,同时<85%

有效:疗效指数≥30,同时<50%

无效:疗效指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