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乃元主任中医师治疗面瘫经验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9-09-10 15:40:25 浏览次数:3010


面瘫又称“口眼歪斜”,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失却濡养,进而经筋纵缓不收而发病。是针灸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1.面瘫的中医认识

1.1面瘫的病因病机

面瘫病因有内外因之分。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口喎候》说;“风邪人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故使口喎僻”。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说:“口眼喎斜,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 面瘫往往在人体用脑过度,身体过劳,或气血耗伤,睡眠不足之后发病,抑或病人体质虚弱,气血亏虚,或妇人产后失血,幼儿元气未充,也极其易发面瘫。温乃元主任中医师认为本病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外感风邪致经络运行不畅,使气滞痰凝,因此,其形成以痰、瘀、风、虚四者为基本的病理基础,属于正虚标实之症。


1.2面瘫的病位

面瘫病位在经脉与经筋。面瘫的症状因分布在面部的经脉和经筋有了病变而随之出现。足太阳经筋为“目上网”,足阳明经筋为“目下网”,因此眼睑不能闭合责之于足阳明和足太阳经筋功能失调;口颊部主要为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所主,因此口歪责之于这三条经脉功能失调。正如《灵枢·经脉》篇和《灵枢·经筋》篇中,提到“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口喎唇胗”。“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此外,与督、任二脉有关。“督脉者......上颐环唇”“督脉者......上系两目之下中央”,“任脉者......上颐循面入目”。


1.3面瘫的症状

面瘫的症状,温乃元主任中医师归纳为:(1)口区:口角向健侧歪斜,笑时更明显,甚者出现口角下垂,口唇闭合不全,患侧颊内食物易停留及饮水时水从患侧流出,不能鼓腮,吹哨及发音不清。(2)眼区:不能皱额及皱眉,患侧眼裂扩大,闭合不全,下眼胞下垂,若强令闭合,则眼珠向上翻,白眼露出,此外无泪或流泪,眼燥,甚者眼赤。


2.面瘫的治疗特色

2.1经络辨治,三线取穴

温乃元主任医师认为:面瘫的经络辨治主要以足阳明经、手阳明经、足少阳经、手太阳经、 任督二脉为主。临床上主要以局部“三线法”取穴为主。“三线”: 旁线、侧线、正中线,始终以此三线上的穴位为主穴。正中线主要取督脉经、任脉经穴:从百会、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旁线及侧线主要取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旁线取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为主;侧线取太阳、下关、颊车为主。

除局部“三线法”取穴外,温师常结合病因远端配取合谷、足三里、太冲。温师认为由外感引起的面瘫循经远端取合谷穴;若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晕车等损伤脾胃,再感受外邪或外邪内传胃府(舌不知味知邪已传胃府),根据“合治内腑”,远端常取足三里穴;肝经“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面瘫发病前若有生气史,致肝郁火旺外窜经络,则远端配取肝经的太冲穴。


2.2分期治疗,注重针法

很多医家也注重分期治疗面瘫,有研究发现分期比不分期效果好,温乃元主任中医师亦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1周内)、恢复期(1周至1月)、后期(1月至3月)。急性发作期,外邪侵及面部阳明、少阳之脉络,病位较浅,且非一经之病,故以局部“三线法”取穴,多针浅刺法治之。“多针”可疏通面部诸经之气血阻滞,调畅经气,祛除病邪。“浅刺”能祛散邪气疏通经气而不伤经络。《素问·刺要论》有“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 “浅深不得,反为大贼”,说明了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来选择刺法的重要性。针刺宜轻手法弱刺激为主,以防伤其经络气血,而致病情缠绵遗留后遗症。

恢复期可配合使用电针,但要注意电针的时间、频率及强度。过早使用电针或强度过大,很容易加重神经、肌肉水肿,影响恢复。电针采用疏密波,以面肌出现抽动而病人自觉舒适为宜,依据病情,每次选用 2-3 对穴位,时间20分钟。后期一旦患者面肌有不自主痉挛抽动,立即停用电针,同时注意减少针刺数量,减轻刺激强度,最好加刺对侧面部穴位,运用平衡疗法以免矫枉过正。温师还常从患者对电针刺激的敏感性初步判断预后,如果稍微电刺激患者就见肌肉跳动,表明神经受损较轻,预后较好。反之,如果电刺激量大,患者只感觉痛感,但不见肌肉跳动,表明神经受损较重,恢复时间较长。

温乃元主任中医师临床经常应用透刺疗法。恢复期及后期经常用: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顽固性面瘫(发病超过三个月以上)常用的透刺方法为:①目外眦直下1寸,通过四白穴,沿皮横刺,进针1.5寸。②地仓穴直下1寸,沿着皮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寸~3.0寸。③大迎穴向上斜刺,经过颧髎穴到达四白穴,进针3.0 ~3.5寸。各穴留针30分钟。对顽固性面瘫,温乃元主任中医师认为要分清原因。因为患者体质较差,或者年龄偏大,正气虚弱明显,宜补益气血、濡养筋脉为主;若属于治疗过度,此时要暂停一切面部针刺治疗,或仅给予双侧对称按摩,力度以舒适为度。临床上医患求愈心切,常出现针刺治疗过频或不间断地治疗,这对疾病的恢复无益,有时休息比针刺更重要。


2.3风寒之证 重视灸法

温乃元主任中医师认为,本病之发生,多由外感风寒,邪闭经络而致。故治疗上重视灸法的运用,以温经散寒,通经活络。《针灸资生经·卷四》 亦有“口眼喎斜,听会、颊车、地仓,向左者灸右,向右者灸左”。因此外感风寒型一般出针后加用艾条悬灸翳风、颊车、地仓、阳白等穴或用神灯、超短波等局部温热刺激。或嘱患者自行热敷耳后部或面部,至局部感温热舒适为度,以上方法可以增强通经活络,调和气血之效。尤其在疾病早期,可以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


2.4针罐结合 协同作用

温乃元主任中医师将磁圆梅针叩刺配合闪罐法运用到面瘫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选用磁圆梅针叩刺眼眶周围患侧面部及耳后部,再选用口径较小的玻璃火罐,于瘫痪局部或选穴为中心,如额肌瘫可选阳白,鼻唇沟平坦可选四白,面部板滞选颧髎、下关等,将罐拔在腧穴上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以充血为度,每日1次,10 次为1个疗程。本法先用磁圆梅针疏通经络,再利用火罐之负压作用于皮肤腧穴,以达到活血通络,疏散风寒,使气血调畅。无论面瘫早期、恢复期、后期均可运用。能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形成。但对面部肿胀及有溃疡之病人忌用,并应避免罐口过热烧伤皮肤。


2.5针药并用  标本同治

温乃元主任中医师常依据中医辨证配合中药治疗。以活血通络、祛风化痰、补虚益气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

初期当以祛风解表为主,“风为百病之长”,且有风寒风热之别,宜依据舌脉症辨证用药,但切忌过早用滋补之品,以免闭门留寇,使面瘫缠绵难愈。恢复期常见痰凝或瘀血阻络,宜以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为主。后期可见气虚血瘀或阴虚风动,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故温乃元主任中医师喜用牵正散为治疗面瘫的基本方,牵正散由白附子、僵蚕、全蝎组成。方中白附子入阳明经,以治头面部风痰;僵蚕驱络中之风,以化痰;全蝎祛风活络,以止痉。诸药合用,以达祛风通络化痰之效。初期偏于风寒者加用羌活、荆芥、防风、桂枝、白芷、川芎等药;偏于风热者加用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薄荷、蝉蜕、栀子、板蓝根等。恢复期若辨证为风痰阻络加用胆南星、蜈蚣、陈皮、法夏、天麻、钩藤等。瘀血阻络宜用丹参、地龙、当归、川芎、赤芍、桃仁、丹皮、红花等通络活血药物。面瘫后期不治或失治时间超过半年,多为邪气已去,正气受损,而兼痰浊瘀血,壅塞经络,宜扶正祛邪,活血通络。可用牵正散合芪芍防风汤(白附子、僵蚕、全蝎、黄芪、白术、赤芍、白芍、防风、桑枝、地龙、红花、丹参、葛根、当归、川芎、炙甘草),以益气养血,兼化痰通络之品,水煎服,亦可制成散剂冲服。用药疗程宜长。

(本文摘自《内蒙古中医药》2019年8月第38 卷第8期,王彩荣,罗俏路,何尚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