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乃元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岀症的临床经验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9-06-10 15:36:56 浏览次数:2916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壮年体力劳动者中的发生率很高,为疲劳性的疾病,有大约70%的病患会表现为腰部的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是针灸临床常见病种之一,患者表现为腰部的疼痛、腰部的活动受限或下肢放射痛等,甚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温乃元是广东省名中医,从事针灸临床三十余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效果,现将其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岀症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认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了相对应的神经根而出现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的一种疾病。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痹证”、“腰腿痛”、“腰痛”范畴,病位在脊柱,多数存在下肢放射痛。

温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一为劳损、外伤,或湿热、风寒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血瘀气滞,不通则痛,诚如《外科证治全书》中说:“诸痛皆由气血瘀滞不通所致”。二是督脉虚衰。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年老伛偻者甚多,皆督脉虚而精髓不充之故”;《脉经》“此为督脉,腰脊强痛,不得俯仰”。督脉气机不利,血行不畅,必致腰脊项疼痛。督脉气衰,阳气不振,腠理空疏,卫阳不固,风寒湿邪更易乘虚侵袭而发为腰腿痛。三是肝肾不足。肾主藏精,先天精气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力损及肾精,不能发挥其正常温煦、滋润功能及肾主骨的功能。肝主藏血,肝血不足,不能荣筋,而致肝主筋功能失常。肝肾亏虚,则筋弛骨痿而发本病。


2、针刺选穴方法

2.1 以“通督益肾”法为主,主要选取督脉经穴、肾俞穴及夹脊穴。

“通督益肾法”是指以通调督脉、益肾养髓为主要理论依据进行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线,与脊柱关系最为密切,正如《素问·骨空论》云:“督脉者……贯脊属肾……夹脊抵腰中”;“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通督”是指针刺或艾灸督脉经穴位,(如:风府、筋缩、命门、腰阳关、腰俞等督脉穴或十七椎穴),以通调督脉经气,温通督脉阳气,达通则不痛目的。《素问·脉要精微论》:“腰为肾之府,转腰不能,肾将惫矣。”“益肾”指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穴,补肾强腰;或远端选取足少阴肾经的太溪、复溜穴和足厥阴肝经的太冲、中封、蠡沟穴和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三阴交。由于肝肾同源,并且肝藏血而主筋,通过针刺肝经腧穴,能调整肾功能,或通过针刺肾经腧穴能调整肝功能,共同起到滋补肝肾、疏经通络的作用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温师也喜欢选用腰部夹脊穴以达“通督益肾”的目的。因夹脊穴正好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所在部位较为特殊,其具有交通联系二脉 ,调节两经经气 ,充当枢纽的作用。督脉为阳脉之海 ,调节此脉能使全身阳气振奋,阴血得以流通,气血通畅,脏腑协调,气血濡养而诸症消失。足太阳膀胱经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调节此经可以调整腰部气血,使脏腑之气旺盛而输注于患处,正气充盛,驱邪外出。因此针刺夹脊穴能通过调节督脉和膀胱经发挥作用,使腰部各经经气通畅,气血和顺,通则不痛。


2.2 辨经论治,循经取穴。

腰椎间盘突出的针灸治疗中,循经取穴是一种效果确切的诊治方法。温师在针灸临床中,也善于根据疼痛的部位,循足少阳经和足太阳经来选取配穴,疼痛主要表现于下肢的外侧,选取足少阳经的穴位配合治疗,如风市、阳陵泉、丘墟、绝骨等;疼痛主要表现于下肢的后侧,选取足太阳经的穴位配合,如委中、昆仑、承扶、承山、殷门。


2.3 重视环跳穴、秩边穴及阿是穴的应用。

温师喜欢选用秩边穴戓环跳穴。一般在患者侧卧位时取足少阳胆经的环跳穴,方法是患肢在上,稍躬腰,双腿并拢屈膝来定穴。环跳是足少阳经穴,为少阳、太阳之会, 此穴针感强烈,可疏通下肢三阳经脉之气,活血止痛。《针灸甲乙经》指出 :“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瘈胫 ,肱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在患者俯卧位时则取足太阳膀胱经的秩边穴,膀胱经背部诸穴依次排列,秩序井然,该穴正当背侧最下边,因而名之。《针灸甲乙经》“腰脊骶寒、俯仰急难、阴痛下重、不得小便,秩边取之。”该穴主治腰骶痛及下肢痿痹。

阿是穴也是温师经常取用的穴位,他认为“经筋为病,以痛为输”,阿是穴是本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点,“疼痛取阿是”,临床取用疗效甚佳。


3、刺灸方法应用

3.1 喜用刺络放血法

在腰痛疾病的治疗中,刺血疗法也多被使用,效果显著。《灵枢·小针解 》:“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是指刺络放血疗法。《灵枢·脉度篇》曰:“盛而血者疾诛之。”即络脉有瘀血滞留,应尽快放出瘀血。温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多因外伤致使疼痛局部发生气滞血瘀,患者表现出剧烈的腰痛并向下肢放射痛,此时选用委中穴、阿是穴、腰夹脊及足太阳经的郄穴金门和足少阳经的郄穴外丘(“阳经郄穴主治急性痛证”)治疗。刺络放血或针挑放血可改善和促进血液循环, 炎症吸收加快,致痛物质的排泄加速, 从而使代谢增加,达到迅速止痛的目的,病变部位得到修复。


3.2善用温针灸或督灸

督脉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多集中于大椎穴),称“阳脉之海”,有统领、总督阳脉,以调节阳经的气血,主导人体一身阳气功能活动的作用。督脉经的督阳不振,温熙无力,易致气机不利,血行不畅,必致腰脊项疼痛。因此对于感受寒湿之邪患者,温师喜欢在命门、腰阳关等穴用温针灸,《千金翼方》指出:“凡病皆由气血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温针灸可强筋壮骨、温阳补肾。若久病阳气虚弱者则采用督灸。督灸是指在督脉的脊柱段上施以隔药灸来治疗疾病的特色疗法。督灸的优势为将经络、俞穴、药物、艾灸的综合作用融为一体, 直达病所,充分发挥益肾通督、温肾壮阳、行气破瘀、通痹止痛的功效。


3.3 强调针刺手法,讲究循经感传、气至病所。

温师一向注重针刺手法,要求针刺得气,他认为只有循经感传,气至病所才可能获得最佳的疗效。《灵枢•九针十二原》言:“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形象地说明得气的重要性。他常常运用提插捻转结合催气、导气的方法,通过改变针刺方向等来控制感传的途径。一般来说,针刺夹脊穴、环跳、秩边、阳陵泉、委中用泻法,要求局部针感酸胀明显,并向下放射传导,其他的穴位根据需要,可以平补平泻或补法即可。

(本文摘自《中国民间疗法》2019年第 5月笫27卷第9期,梁凯,宋锋,何尚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