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治疗的“三八”规律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8-10-15 15:44:50 浏览次数:2961


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如何组织最有效的处方,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正如《灵枢·禁服》说:“夫约方者,犹约囊也,囊满而弗约,则输泄,方成弗约,则神与弗俱。”这里有两层意思(1)指针刺前选用最恰当的处方;(2)在针刺过程中适当变换处方,以求得最好疗效,然后守方治疗。现代临床发现,针灸处方的使用一般不超过7天,所以扎针时恰当选用穴位,组成最佳处方连续使用针7~10天算一疗程,然后换方。否则两疗程之间就得停歇一段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目的是免除耐针性。所以选穴组方十分重要,弄得不好就会产生耐针性从而降低疗效。

在针灸临床治疗时,我们提出针灸处方的“三八”规律。一是选穴配方一般不超过8个;二是同一处方使用一般不超过8天;三是针灸一个疗程一般为8天(次)左右。


一、选穴配方一般不超过八个

是指取穴要求精炼。选穴配方,应力争少而精,不应繁杂。必要的取用,不必要的不用。一针能治愈最为理想。用穴多少要随病情而定,应分标本缓急,不要因为症状复杂,病情严重,所有之症同时都要治疗,如此反而会使作用分散,所以应抓住主要症状先治,其他一些兼症可随之消除。总之用穴宜精不宜多,每次用穴,一般疾病以八穴以下为宜,对于急症、缓症以及特殊情况可灵活掌握。假如盲目乱针,就有导致病情恶化的可能。如三叉神经痛,在患处乱刺,会使疼痛加剧。另外,对左右穴的筛选,取双穴还是取单穴,取健侧或患侧,皆应准确恰当,方为有效。在病情复杂的情况下,出现多经病变,或同一症状而不同经病,一定要仔细进行经络检查与辨证,为选穴配方提出依据,精准地选穴。


二、同一处方使用一般不超过八天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经络腧穴疲劳现象。经络腧穴疲劳现象是指在针灸临床过程中由于过多重复使用同一部位的穴位,或者反复使用过重的手法、过强的电针等致经络疲惫而出现针感迟钝、得气困难甚至出现气逆、病情加重等异常反应,或多种因素引起的经络气血过度耗伤,经络气血不足,导致经络腧穴功能减弱。主要表现为:一些单纯的疾病虽经针灸治疗,而病势不减:虽然某些疾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但进一步治疗则疗效不显,反而加重等。若只涉及个别穴、单一经脉时,称之为局部经络腧穴疲劳现象;若涉及整个经络系统,则称之为整体经络腧穴疲劳现象。

是否出现经络腧穴疲劳,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判断:①患者大多有经多方针灸医师行针刺治疗,久治难愈,甚则越治病情越重的经历;②针感失常,或数刺乃知,或刺之而气不至,或针刺后症状不减,反而加重;③初期治疗效果理想,但后期治疗无明显进步;④采用强电针刺激,或多种治疗手段,病情不见起色;⑤正气虚,对疾病的易感性强。

导致经络腧穴疲劳的原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外源性最为常见,多为医者的“失治、误治、用针不慎”所致。或刺激量过大,同一腧穴连续刺激时间过长;或浅深失当,或手法不精;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不适当地过度使用综合疗法,如艾灸、耳压、按摩、拔罐、穴位注射、埋线、敷贴等,也是导致经络腧穴疲劳的常见原因。内源性一般为患者自身障碍所致,不知保养是最主要的原因,此种人一旦发病,甚难调治。

临床上一般要求同一穴位连续针刺不超过8天,因此一些慢性病每个疗程的用穴应当辨证取穴,宜循经选局部及远端穴及配伍头针、背俞穴,分几组穴位,轮流交替针刺,如此可以避免因连续刺激机体产生的耐针性,使兴奋性降低而影响疗效。


三、针灸一个疗程一般为八天(次)左右

为避免和纠正经络腧穴的疲劳现象,我们要依病情合理制定疗程,每次治疗之间和每个疗程之间一定要有充分的休息。

临床上一般急性疾病、剧烈疼痛等,则需要每日2次或每隔5~6小时针灸1次,不可间隔太长时间,否则不利于积累疗效。凡急性、简单的病症,例如昏厥、急性扭伤、落枕、牙痛等,治疗时间较短,少则1次,多则3~5次,即获痊愈,中病即止,一般不强求疗程。但慢性病、疑难病和肢体功能障碍性疾病,例如肥胖症、男性不育、女子不孕、中风偏瘫、截瘫等,治疗时间较长,可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一般8天(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之间应休息5~7天,然后再继续下一个疗程。

临床上医患求愈心切,常出现针刺治疗过频或不间断地治疗,这对疾病的恢复无益,如一些顽固性面瘫患者,经常属于治疗过度,此时要暂停一切面部针刺治疗,或仅给予双侧对称按摩,力度以舒适为度。经过疗程间的休息反而发现恢复比前好。可见有时休息比针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