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颜观色”早知病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0-10-03 16:18:47 浏览次数:3405


俗话说“天黄有雨、人黄有病”,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天色可判断阴晴。同样的道理,通过观察人的面部皮肤颜色和光泽的变化,也可以判断其是否有病或有什么病。中国人属于黄种人,其正常面色应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也即微黄红润而有光泽是我国大多数健康人的面色。但是由于体质禀赋不同或生理活动的变化,如:饮酒、运动、七情等一时影响或因职业、工作关系少见阳光或久经日晒,有人可能偏红、偏青、偏黑或偏白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中医望色,一般分青、赤(红)、黄、白、黑五色,古人把五色归属五脏,青为肝的本色,赤(红)为心的本色,黄为脾的本色,白为肺的本色,黑为肾的本色。“察颜观色”应把颜色和光泽结合起来看,一般来说,不论何色,色泽鲜明、荣润的,多为表病、新病,预后较好;色泽晦暗、枯槁的,多为里病、久病病邪深入,预后较差。
  五色所主的不同病症: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证。青色为经脉阻滞,气血不通之象。寒主收引主凝滞,寒盛而留于血脉,则气滞血瘀,故面色发青。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痛也可见青色。肝病气机失于疏泄,气滞血瘀,也常见青色。肝病血不养筋,则肝风内动,故惊风(或欲作惊风),其色亦青。如:小儿高烧时,见到小儿鼻根、两眉间及口唇四周发青,是小儿惊风先兆。

赤(红)色:主热证。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赤红。热证有虚实之别。实热证,满面通红;虚热证,仅两颧嫩红。此外,若在病情危重之时,面红如妆者,多为戴阳证,是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所致。

黄色:主湿证、虚证。黄色是脾虚湿蕴表现。如面色淡黄憔悴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所致;面色发黄而且虚浮,称为黄胖,多属脾虚失运,湿邪内停所致。如发现眼睛发黄、面黄,虽无其它不适,也应极早就医,有可能是黄疸性肝炎。

白色:主虚寒证,血虚证。面色白为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多见于贫血、各种出血及多种慢性疾病。

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痛证及瘀血证。黑为阴寒水盛之色。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气化不行,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气血不畅,故面色黛黑。面黑而焦干,多为肾精久耗,虚火灼阴;目眶周围色黑,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证;面色青黑,且剧痛者,多为寒凝瘀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