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穴位”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9-03-13 16:22:17 浏览次数:2833


穴位是腧穴的俗称,它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和集聚于体表的部位。具体地说,穴有孔的含义,是孔隙的意思,所以古人又称之“孔穴”。穴位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三大类。全身共有十四经穴361个,均分布在十四经脉的循行通路上,穴位与经络之间是点与线的关系,而经络又与脏腑相通,这样三者之间息息相通,形成了内通外连的通路。

穴位可理解为“三点”即人体气血会聚点、疾病反应点、针灸刺激点。穴位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输注气血。因为它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神气游行出入的所在,因此穴位是人体气血会聚点。在病理状态下,经络是疾病的反应系统,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例如当内脏有病时,通过经络,便可在某些局部穴位上反映出痛、麻、酸、肿等现象。相应,当人体有了病以后,穴位就成为针灸治疗疾病的一个刺激点。通过它可以激发人体内的抗病能力,调整机体的虚实,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每一个穴位都有治疗穴位局部和邻近部位疾病的作用,称为近治作用。例如:风池治头痛、肾俞治腰痛。更重要的是四肢肘与膝关节以下部位的穴位,还能治远距离的脏腑病变,称为远治作用。例如:内关治心绞痛,足三里治胃病,委中治腰痛等。某些腧穴具有特殊治疗作用,例如至阴纠正胎位不正、四缝治疗小儿疳积等。大多数腧穴(穴位)都具有双向性的调整作用,例如出汗很多的病人,针合谷穴后可以止汗,而无汗的病人,针合谷穴后又可以发汗。天枢穴可以治便秘,但同时又可以治腹泻。某些穴位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例如足三里、关元、气海等,平素多用艾灸,可达到增强人体正气,保健防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