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健康观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一、身体健康;二、心理健康;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而言,中医学健康观更加重视如何达到人体自身及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也更加贴近临床实践的需求。
1、“天人合一”的健康观
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体有自己的生命活动规律,与自然界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还是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就能直接影响到人的情感、气血、脏腑以及疾病的产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医养生学认为人类必须掌握和了解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养生防病。
2、“形神合一”的健康观
中医学“形神合一”理论是建立在客观生理结构的基础上。从生命起源来看,是形俱而神生,即认为先有生命、形体,然后才有心理活动的产生。神是形的主宰,形是神的物质基础,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其中,形是指躯体、身体,神是指思想、思维。中医学提出“形神合一”乃是强调形与神的密切联系。只有当人的身体与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形与神俱、形神合一,才能保持与促进健康。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病症与情绪焦躁、心态不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所在。
3、“阴平阳秘”的健康观
中医学认为,阴阳是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分别代表一定属性的物质和功能,如人体内的气为阳,血为阴;兴奋为阳,抑郁为阴;“平”是正常的意思;“秘”是固守、固密的意思。“阴平阳秘”表示阴阳各自处于正常状态,具有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使身体达到健康状态。因此,临床上调整人体以达到必须的平衡与和谐状态,即“以平为期”则成为了中医学的根本治疗总则。
4、“正气为本”的健康观
中医学中的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及康复能力。正气是发病的内在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体质和精神状态影响着正气的强弱。体质壮实,精志舒畅,则正气充足,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抗病力强,邪气难于入侵,即使受邪,病邪易被祛除,也难于发展。若体质虚弱,情志不畅,则正气减弱,抗病力衰退,邪气容易入侵损害人体,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