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痹证2)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0-10-03 15:48:58 浏览次数:3527

叶某,男,58岁,农民。1993年2月3日初诊。

主诉:腰腿疼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1月,剧痛1天。现病史:缘患者从3年前开始出现腰部经由左臀部沿大腿后、外侧缘至小腿外侧及足背侧放射性、灼烧样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先后在黄塘医院、私人诊所处诊治,诊为“坐骨神经痛”。屡用激素、西药止痛,时好时发。1月前因过度劳累,疼痛有所加重,常因咳嗽、喷嚏、翻身转侧时诱发。昨晚突发剧痛,行走困难,今日在家人搀扶下来诊。

检查:被动体位,神疲体倦,颜面虚浮“满月脸”,面色红赤,口唇紫暗。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细数。

中医诊断:痹证(湿热型)

西医诊断:坐骨神经痛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处方:1、针刺:取穴:L4/5夹脊、秩边、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丘墟(均用左侧穴位)。操作:毫针穴位得气后,加用电针,连续波30分钟,每天1次。

2、穴位注射:夏天无注射液2ml、当归注射液2ml,交替穴注环中、悬钟或风市、委阳,均左侧。隔天1次。

3、中药(四妙散加味)

苍术10g、黄柏10g、薏苡仁15g、川牛膝15g

川木瓜15g、威灵仙10g、鸡血藤30g、赤芍15g

忍冬藤30g、延胡索15g、川秦艽15g、生甘草5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

二诊:经第1天治疗后,患者告知白天疼痛明显减轻,但傍晚起疼痛又作,特别在凌晨四、五点时较痛,考虑可能针刺及药物持续作用时间不够。故改为电针上午、下午各1次,且留针时间延长至40分钟,连续治疗4天。

三诊:加强治疗后,疗效明显增强。病人精神气色较佳,疼痛大减,唯有天亮前轻微痛,舌转淡红,苔薄黄,脉弦细。遂改为电针,1次/日,电针时间30分钟,连续治疗5天。中药守上方3剂。

四诊:经10天治疗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中药改为六味地黄汤加减化裁治其本,针药结合治疗而告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1、坐骨神经痛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背部小趾侧)的疼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是坐骨神经间质炎,受寒、感染、挫伤常为诱发的因素。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是坐骨神经邻近组织病变所引起,例如腰骶椎间盘突出、腰椎肥大性病变或椎管内肿瘤压迫、骶髂关节炎、髋关节炎、臀部肌肉病变或肿块压迫等。中医学称为“坐臀风”、“腿骨风”、“腰腿痛”,认为病因多由风寒湿热等病邪侵袭,致气血运行障碍所致。由于病邪偏盛不同,侵犯部位不一,故临床上也表现出不同症状。如疼痛沿下肢后侧放射的为病在足太阳经;沿髋关节后和下肢外侧放射的为病在足少阳经。

2、针刺腰夹脊可疏通患部气血而除腰痛;针足太阳膀胱经穴秩边、委中、承山、昆仑,足少阳胆经环跳、阳陵泉、绝骨、丘墟可疏通经络,经络气血得通,病邪得祛则痛止。

3、临床上急性疾病、剧烈疼痛等,可每日针灸2次或每隔8小时左右针灸1次,不可间隔太长时间,否则不利于积累疗效。本例患者疼痛较剧,打破常规,电针2次/日,且留针时间比平日延长1倍,从而加强了镇痛效果。

4、本病例突出了针药并用,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急性期除电针外,配合内服四妙散加味及夏天无、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以清利湿热、活血止痛治其标;缓解期以内服六味地黄汤加减化裁补益肝肾治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