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上胞下垂)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9-03-06 15:54:46 浏览次数:2924


黄某,男,26岁,2016年3月26日初诊。

病史摘要:复视2月余,右眼睑下垂1月余。患者长期从事室外安全监控系统安装维护,起居饮食不定时,2月前突然出现复视,患者未予重视,1月余前出现右眼睑下垂,右眼无法睁开,遂至梅州市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右动眼神经麻痹。经服药治疗无效,遂于2016年3月7日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二区住院治疗,诊断为:1、自发性颈动脉海绵窦瘘;2、右侧动眼神经麻痹。经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后出院。患者现仍复视,右眼睑下垂,遂至我科就诊。症见:精神差,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头晕,轻微头痛,复视,右眼上睑下垂,无法睁眼,右眼见较多分泌物,纳眠差。

检查:右眼睑下垂,右眼球外下位,右眼球内收受限,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约5mm,对光反射消失,左侧2.5mm,对光反射灵敏,有复视。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舌淡,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上胞下垂(脾虚气弱);

西医诊断:动眼神经麻痹。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活血。

处方:1、针刺:取穴:百会、攒竹右、丝竹空右、阳白右、三阴交双、足三里双、合谷左。操作:毫针得气后,用电针,疏密波,留针30分钟。

2、中药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20g、党参15g、炙甘草10g、升麻10g、

柴胡10g、橘皮10g、当归10g、白术10g、

地龙10g

(三剂,清水煎至300ml,分两次早晚温服,日一剂。)

3、嘱患者至眼科医院自购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复诊时使用。

治疗经过:

二诊:2016年3月29日。

精神较前改善,形体消瘦,面色少华,头晕减轻,右侧头部轻微头痛,复视,右眼上睑下垂,用力睁眼时可见右上睑轻微上抬,仍无法张开,右眼部分泌物减少,右眼球外斜减轻,瞳孔稍大,纳眠尚可,舌淡,苔薄白,脉细。

针灸在原方基础上加:申脉双、照海双。操作:毫针得气后,用电针疏密波,留针30分钟。每日1次,共7日。

中药守方,共七剂,日一剂。

并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于右侧太阳穴,颞浅动脉搏动处旁皮下注射,每日1次。

三诊:2016年4月6日

患者精神可,面色偏淡,无头晕,右额部偶有轻微疼痛,复视减轻,行走时偏向一侧减轻,右眼上睑下垂减轻,用力睁眼时可见到瞳孔中间,右眼部分泌物减少,右眼球外斜减轻,活动改善,瞳孔较前缩小,大小约4mm,对光反射改善,纳眠可,舌淡,苔薄白,脉弱。

患者经治疗症状改善明显,目前脾气虚弱之象改善,中药可暂停服药,穴位见效守原方,继续配合复方樟柳碱局部注射治疗,共7天,每日一次。

四诊:2016年4月14日

精神可,面色黄润,无头晕头痛,轻微复视,行走时可走一直线,右眼睑轻微下垂,无遮盖瞳孔,右眼裂较左侧稍小,右眼球轻微外斜,活动改善,可内转,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患者经治疗已趋愈,嘱其间隔治疗,每周2次,并注意饮食作息。

按语:患者长期户外工作,体能消耗大,加之饮食不规律,脾虚气弱而发病。按中医“五轮八廓”学说,目胞为肉轮,属脾,故取肝脾肾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取手阳明经之合谷与足阳明经之足三里。三穴可健脾益气,调补肝肾、养血荣筋。攒竹、丝竹空、阳白均位于眼上方,三穴合用可通络活血,调和局部气血而升提眼睑。再加百会升提阳气。患者二诊时眼睑上提改善较差,予加用申脉,照海穴。《灵枢·脉度》曰:“跷脉者……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故取八脉交会穴中阴跷所通照海,阳跷所通申脉,以调理眼的开合。复方樟柳碱太阳穴附近作皮下注射可加快眼缺血区循环,缓解血管痉挛,改善眼区供血,有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