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呃逆1)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9-01-09 15:50:58 浏览次数:2838


李某某,男,45岁,工人。2018年1月26日初诊。

主诉:反复发作呃逆7天。

现病史:患者自述有慢性胃炎病史,呃逆已7天,曾肌注654-2针、非那根针等解痉镇静药物,均能起1~2小时作用,旋即呃逆又作,影响饮食、工作、睡眠,且目前肌注上述药物已不能起作用。遂求治于针灸门诊。

检查:呃逆连声,不能自制。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中医诊断:呃逆(胃气上逆);西医诊断:膈肌痉挛。

治法:和胃降逆止呃。

处方:取穴:公孙双、内关双。操作:公孙接电针,用连续波,电流量由小缓慢加大至患者双足摇晃不已,感觉不能耐受时,电流量即不再加大;内关用平补平泻法。留针不得少于15分钟。

治疗经过:经1次治疗,呃逆即止,但晚上又复发。第2天继续针刺,配合温和灸中脘,连续3天治疗,未见呃逆出现。

导师点评:膈肌痉挛属中医学“呃逆”范畴,引起呃逆者,有受寒饮冷、宿食痰浊、郁怒伤肝或脾胃虚弱等原因。呃逆究其病机,皆由胃气上逆于膈而成。故《景岳全书·呃逆篇》“致呃之由,总由气逆”之说。《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络穴,又属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又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内关配公孙,上下肢穴位同取,达到和胃理气,宽胸利膈,降逆止呃作用,尤适用于顽固性呃逆者。中脘为胃之募穴,灸之能和胃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