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失眠)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8-03-08 15:55:11 浏览次数:2869


李某,女,47岁。2014年9月5日初诊。

病史摘要:入睡困难2年余,加重3个月。患者2年前因工作调动致经常入睡困难,时轻时重;近3个月来,由于工作压力大,失眠加重,入睡困难,寐而易醒,常伴多梦,每晚睡眠2~3小时,严重时彻夜难眠,痛苦不堪。曾于外院诊疗,间断服用舒乐安定等西药,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目前见入睡困难,多梦,寐而易醒,同时伴有急躁易怒、心烦焦虑、嗳气频繁、口苦、头昏等症,舌红苔薄黄,脉弦。

中医诊断:不寐(肝郁化火);

西医诊断:失眠。

治法:清肝泻火,理气和胃,养心安神。

处方:1、针刺:取穴:百会、神庭、印堂、合谷、太冲、内关、阳陵泉、太溪、三阴交。操作:毫针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磁圆梅针叩刺:用磁圆梅针轻叩头部督脉、太阳经、少阳经;背俞穴、夹脊穴,肘以下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反复叩刺3~5遍,叩至出现红晕为度。每日1次。

治疗经过:经1次治疗后患者入睡困难症状有所改善,但仍寐而易醒,伴多梦等。治疗5次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入睡困难症状减轻,醒后易入睡,偶有夜梦,每晚睡眠6小时左右,无明显心烦、口苦、嗳气等症状。改为隔天治疗1次,又给予5次治疗,选穴略有加减,患者夜寐安,失眠基本告愈。

按语:1、中医认为,失眠即“不寐”,多为七情所伤、思虑劳倦或暴受惊恐、禀赋不足、年迈体虚所致,其病机为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不得寐。正如《景岳全书》所言:“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2、督脉入络脑,“脑为元神之府”,因此临床上首取督脉头部穴位以调督养脑安神。百会位于头之巅顶,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及足厥阴肝经之交会处,为诸阳之会、百脉聚合之处,可调补中气、健脑安神,为治疗失眠的首选穴位。神庭、印堂调理督脉经气,调气行血,调督安神。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故失眠与肝关系密切,取太冲、阳陵泉平肝降火,解郁安神。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太溪是肾的原穴,针之补益肝肾,益阴潜阳,宁神定志。

3、《素问·皮部论》曰:“凡十二经络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磁圆梅针综合圆针、梅花针与磁疗作用于一体具有调理元神、安神健脾、宁心镇静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