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中风)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7-09-05 15:58:20 浏览次数:2878


蔡某某,女,79岁,住址:梅江区金山巷林屋。

入院日期:1989年9月13日;出院日期:1989年11月2日。

代主诉:嗜睡,意识不清,伴右侧肢体障碍二十天。

现病史:患者因呕吐,嗜睡10小时入院,入院时见嗜睡,懒言、呕吐、面色红赤、口干欲饮、舌红干、苔黄,脉弦坚有力。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多年。当时查血压:220/120mmHg,心率、呼吸、脉搏正常。右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颈软,无脑膜刺激征。诊为:①高血压脑病②糖尿病。入院后第4天病情加重,见嗜睡、意识不清、时烦躁,扪开牙关尚可进食,发热,便秘,时有遗尿。舌干红、苔黄,脉弦数。邀请黄塘医院叶主任会诊。

检查:血压基本稳定。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应灵敏,颈软,稍抵抗。右肢体肌力Ⅱ-Ⅲ级,巴彬斯基征(一),双肺闻少许干湿啰音。脑脊液检查正常。认为“病毒性脑炎”可能性大。给予抗感染、脱水、脑细胞营养药物等治疗,但亦嗜睡未醒。邀针灸科配合治疗。当时见患者嗜睡,呼之不应,意识不清,呼吸急促,发热,牙关紧闭,双手握拳,时见烦躁,大便秘结,时有遗尿。舌红干、苔黄,脉弦数,属于中医的中风闭证,治疗当以清热、豁痰、熄风开窍为主。

取穴:①人中、涌泉、合谷、太冲、十宣或十二井穴。

   ②梅花针重叩:印堂、百会、风池、风府、大椎、头维。

操作:先以三棱针点刺十宣或十二井穴出血,挤出血数滴,继则用毫针刺人中,针芒向上,深刺及齿,反复运针施泻法,然后再刺其他各穴,均用泻法。梅花针重叩印堂、百会、风池、风府、大椎、头维,刺后将刺处对捏,挤出血少许。以上2种方法,每天治疗1次。

治疗效果:在第一次针刺过程中,重刺激时患者能发出“痛、冤枉”的叫声。第二天家属代诉:神志比前稍清醒,呼之能应。

二诊:守上方加刺丰隆,均用泻法,继续用梅花针叩刺。重刺激时患者能睁开双眼望人,但很快又闭上眼睛。呼之能应,但不会说话。

按照上法治疗一周后,患者神志清醒,能与家属说话,但情绪较烦躁,时讲错话,遗留右侧肢体瘫痪。继续针灸治疗,取穴加用四神聪、百会、内关、神门、风池、三阴交、足三里等穴,除用补泻手法外,右侧肢体穴位加用电针,用连续波,每次20分钟。再经两周治疗,患者神志清醒,吐字清晰,但时讲错话,右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Ⅱ-Ⅲ级,肌张力正常,胃纳,二便正常,要求出院。出院后办理家庭病床,隔天针灸、按摩,经20次治疗,患者神志清醒,对答合理,右上肢肌力正常,右下肢肌力Ⅳ-Ⅴ级,肌张力正常,旁人扶后能行走,可以自己吃饭。

体会:①中风的发病多在于老年人,由于气血亏虚,在心、肝、肾三经之阴阳失去平衡的情况下,再加以忧思恼怒,疲劳过度等诱发。中风急性期中脏腑可分为闭证与脱证。本例从症状,脉、舌辨证为中风闭证,治疗当以清热、豁痰、熄风开窍为主。人中位于督脉,为手足阳明与督脉之会,有开窍泻热、醒脑宁神之功;涌泉为肾经之井穴,具有清热开窍之功;合谷、太冲合称“四关”,分别为大肠经与肝经之原穴,善解郁利窍,疏调一身气机,平熄上亢之阳;脾胃为生痰之源,取足阳明别络丰隆,通调脾胃二经之经气,以豁痰通络;风池、风府、百会、内关、神门等穴,具有通利机关、疏风祛邪、清脑宁神之功;十二井穴乃阴阳交接之处,刺此能促进经气连接,阴阳协调;十宣为经外奇穴,点刺泻血可泻热宣闭、开窍醒脑。

②本病例为我们首次配合内科进行中风急性期治疗,且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们认为中风病急性期当中西结合治疗,“急则治其标”,以救命为主,采取西医的抗感染、脱水、补充液体、吸氧等措施,针灸疗法可作为辅助治疗应用。在病情稳定之后,治疗以治病为主,针灸疗法可作为主要措施,针灸越早介入,病人的预后越好。但急性脑出血二周内或各项生命指标尚不稳定的重症患者,则不宜急于介入针灸治疗;如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塞患者,可以及早介入针灸。“缓则治其本”,中风恢复期则以中医辨证论治,扶正祛邪以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