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之应用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1-11-22 10:53:53 浏览次数:2802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治妇人诸疾》,本方由柴胡、 当归、 白芍、白术、 茯苓、生姜、薄荷、炙甘草等组成。原书中云:“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本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的作用,主治肝郁血虚脾弱症。

本方之特点乃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同治,使肝体得畅,血虚得养,脾虚得补,诸证自愈。赵养奎《医贯》对其称赞有佳,谓:“凡外感者,皆作郁看,以逍遥散加减出入,无不获效。”此虽殊不可取,然余在临证中对逍遥散颇为中意,无论内伤、杂症辨证 应用无不应手取效,曾自诩余无他技,唯于临证时善用逍遥散加减耳。“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虚则木不升而与郁;阴血少则肝不滋而枯。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得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益营血以养肝也;薄荷解郁;甘草和中;独柴胡一味,一以厥阴之报使,一以升发诸阳。经云: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逍遥。其内热外盛者,加丹皮解郁热,炒栀子清内热,此加味逍遥散之义也。”

现代本方常用于辩证属肝郁血虚脾弱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等病症。本方治证见虚热征象明显时,加用丹皮、炒栀子,名为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血虚之痛经,加用生地黄或熟地黄,名为黑逍遥散。我自从医跟师以来,特别喜欢用逍遥散方加减去治疗一些疾病,尤以情志疾病及妇女疾病为主。因为女性体质有以下两个特点:1、女子以血为本,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历代中医经典认为,“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主”。妇女有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特点,都是以血为用,也因此易损耗血液,所以女子血病多见,血虚引起的疾病尤其多。2、从女性心理特征来看,女性性格一般多偏于内向,多愁善感,感情细腻。女子容易被情绪所伤,产生气机郁滞,气滞又可影响血行,从而产生月经失调、痛经、乳腺增生等种种疾病。女子以肝为先天,主冲任二脉。从生理上讲,肝藏血,主疏泄,“女子以血为本”,血的运行与调节离不开肝的功能,而气机的调畅离不开肝的疏泄,妇女在经、带、胎、产、乳的生理过程都与肝的生理功能有关。如果肝的藏血、疏泄功能失调,就会产生月经失调、带下病、不孕、胎产不安、产后乳汁不畅等病症。临床治疗这些病症,往往从治肝入手。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两脉的生理功能同样与妇女的经带胎产密切相关。故叶天士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观点。

医案:1.刘某某,女,32岁,患者每遇劳急躁或生气即作头痛,甚则恶心欲呕。伴有月经后延,经前腹痛,胸腹憋胀不适,月经色暗量少,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郁血虚,气滞血凝而致,治以逍遥散加葛根、白芷。

处方:柴胡12克,白术15克,白芍12克,当归9克,茯苓15克,薄荷9克(后下),白芷12克,葛根15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枚,五剂,水煎服。

服药后头痛减轻,月经较前规律,但色暗甚少,腹胀、头痛消失。嘱其避风寒,慎起居,调情志,以后每次月经前1周开始服药,经治症状渐减,性格较前开朗。

医案2、邹某某,女,61岁,主诉一月前即觉心慌气短,心烦胁胀,双腿发软,多次在外院检查未见异常。现症:心慌胸闷胁胀,心中烦躁,伴有牙痛咽干,饮食甚差,烦热面赤,舌质淡暗,体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脉细数,证属:肝气郁滞,肝火上炎,气阴不足,心火失养所致。治以逍遥散合生脉散。

处方:柴胡12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薄荷9克(后下),党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12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五剂,水煎服。

服上药后,自觉原症均减,食欲转佳,仍感胸闷,气短,前方党参易人参12克,继服3剂后,胸闷气短缓解,饮食亦可,嘱其注意休息,调畅情志,防止劳、悲致复,继用前方6剂,以善其后。本方具有舒肝气,益心阴之功,是以逍遥散疏肝理气,以生脉散益气养阴,肝气不郁,则火自息,而伤阴之根除,人参补气,麦冬清气,五味子敛气,一补一清一敛,则养气之道备矣。


签名:谢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