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中医知识

中医在感染性疾病全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3-05-06 17:17:10 浏览次数:2160

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医学史就是一部中国历代医学家同各种感染性疾病做斗争的历史。如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疫病流行,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张仲景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充实和提高了理性认识。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

image.png

自古以来,中医药在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急性传染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了大量著作。感染性疾病,中医上又称为疫、疫疬、温疫、温病、伤寒等,远在2000 多年前,我国最早医学典籍《内经》就有诸多热病的论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也详细阐述有关传染病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明末吴有性的《温疫论》,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著作,对传染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更有系统的论述。

中医学有关感染病的系统理论和诊治方法主要包括在中医学的《伤寒论》、温病学及其后世注家、内科学和其他各临床学科里,是我国劳动人民和医学家与感染病作斗争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其主要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脏腑气血辨证理论为基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回顾历史,中医药在对抗传染病的战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有效的防治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临床综合体系。

中医感染性疾病学,是基于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重点研究感染性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预防、康复与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涉及多种中医基础与临床学科,涵盖着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和理论发展。

2022年12月疫情放开后新冠感染及今年3、4月份的流感,中医在感染性疾病全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包括疾病前期(治未病)、早期、中期和后期。


前期:治未病

治未病。感染前,如患者体质较弱,可以予桂枝四物汤加减,调和营卫,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如体质湿热,可小柴胡汤加减清热除湿,以免感染新冠后火上浇油。如大便稀,可予理中丸加减健脾除湿,则气血生化有源。

早期:感染的早期

1、太阳病阶段:发热,畏风寒,乏力,或全身酸痛,咽不痛,无明显咳嗽,无自汗,大便不稀。方选麻黄汤加减。头痛加白芍 、葛根;全身酸痛加羌活。

2、三阳合病:发热,畏/不畏风寒,咽痛,或口干,或咽干,或咳嗽,大便不稀。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减,可加 黄芩 蒲公英 麦冬 党参。 

3、肠胃型:发热,反复解黄色稀便或水样便,无咽痛。方选五苓散加减。

中期:咳嗽期

以桂枝汤加减,加蒲公英、蛇床子、 麦冬等,治疗咳嗽治愈率达80-90%。

后期:表现为乏力、头晕为主

方选补中益气汤+四物汤加减。表现为胃纳差,辩证以小柴胡汤加减。表现为心悸、潮热,汗出,心烦意乱等,辨证为少阴病等。

现代虽然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大为减少,但诸如新冠、SARS、人禽流感等新型传染病的发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西医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感染性疾病以抗生素为主,但抗生素的使用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存在耐药性等问题。对许多病毒性感染疾病尚缺少特效药物。中医药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及优势。


依托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门诊及发热门诊,由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门诊主任温燕主任和市名中医、内三科主任江汉奇主任及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广东省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指导老师易建军主任组成的中医团队,深研中医经典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子午流注、五脏一气周流学,近代学习《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陈士铎医学全书》、《医学衰中参西录》等,现代学习陈潮祖前辈的《中医治法与方剂》、朱良春前辈的《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等,从时间、空间结合分析,在感染性疾病全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