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医药资讯

药讯: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4-10-17 16:43:31 浏览次数:3234
药  讯(第七十期)
梅州市中医医院药剂科主办
2014年9月18日
《用药知识》

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大类药物。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基本原则,是在了解机体、病原体与药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订用药方案,达到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感染药物的目的。 
  (1) 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 严格控制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感染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3) 抗感染药物治疗前,应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病情不允许等待时,先依临床病情、可能的病原体、当地及本单位抗感染药物耐药情况等进行经验治疗,一旦获得培养结果,则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与患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4) 对于阳性的培养结果要进行分析,区别真正的病原体、定植细菌和污染菌。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后,一般应针对性地选择窄谱抗感染药物应用。 
  (5) 在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前,均应对该患者肝、肾功能进行评估,根据肝、肾功能情况相应调整抗感染药物的给药方案。 
  (6) 抗感染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后,再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调整。 
  (7) 抗感染药物的用药疗程,一般感染疾病在症状体征消失后,可考虑在72h内停用。 
  (8) 提倡选用口服给药途径。病情允许时,抗感染药物应该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 
  (9) 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的预防用药。 
  (10)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和原则,减少耐药菌的产生。以期达到协同抗菌效果。 
  (11)在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与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2)对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毒副作用,并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较长时间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患者,更应重视细菌动态变化和药敏试验结果,防止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3)使用毒副作用大的抗感染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时,有条件者应进行体内药物浓度监测,提高用药安全性。 
  (14)加强抗感染药物使用中的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认真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5)对病情复杂难治性感染的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可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重点会诊讨论,提高治疗效果。 
  (16)抗感染药物药敏试验,应按卫生部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并需监测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对(去甲)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耐(去甲)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有条件者应开展细菌产生的超广谱酶、Ⅰ型β-内酰胺酶的检测。 
  (17)医院应根据本单位病原菌变迁,耐药现象与抗感染药物品种应用情况,进行抗感染药物应用品种的干预,包括限用、暂停用及轮换等有计划性的保护措施。 
  (18)抗感染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可忽视必要的综合治疗。 (19)制订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时应注重药物的成本—效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