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用药指南

慢性胃炎的中医中药治疗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9-09-20 08:57:38 浏览次数:4282


  一.概述

  各种原因所致胃黏膜炎症称为胃炎,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为主时称为慢性胃炎。

 

  二.病因

  病因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通常情况下慢性胃炎是以下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源性: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因素(营养不均衡、喜食辛辣等)、吸烟、饮酒、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等)等;内源性:年龄、遗传易感性、胆汁反流、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胃炎等。

 

  三.症状

  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口腔异味、嗳气、反酸、腹痛、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老年患者可同时存在胃食管反流病和消化道动力障碍。长期因为慢性胃炎所致的消化不良患者,还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

 

  四.治疗

  (1)抑酸药:如法莫替丁、奥美拉唑等,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已受损胃粘膜的刺激。

  (2)促动力药物: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普芦卡必利等等。这类药物的作用在于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胃的消化和吸收。

  (3)胃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吉法酯、替普瑞酮等等。这类药物可以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胃粘膜的进一步损伤,并有促进粘膜修复的作用。

  这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副作用,中医中药治疗可以弥补这些副作用。

 

  五.中医中药治疗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返酸”等范畴,足阳明胃与足太阴脾相表里,脏腑守中,相反相成,脏热则腑寒,脏越热则腑越寒,相反腑热则脏寒,腑越热则脏越寒,胃为脾之门户,胃燥则脾湿寒,出现返酸,嘈杂、易饥、大便溏甚至泄泻。胃寒则脾瘀热而不出,出现胃脘部胀满不舒,嗳气,打膈,恶心,胃纳不佳,四肢酸软,疲倦乏力,甚至头晕昏沉。


  中医中药治疗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我们北院门诊根据脏腑守中,六腑变则速,五脏变则迟的原则,原则上先治疗六腑,腑热清则五脏安,六腑寒去则五脏瘀热出。我们在治疗慢性胃炎上主要针对两个症型,其余症型都在这两个症型治疗过程中消失于无形。


  1.胃燥脾湿寒治则清胃和中,方药温胆汤加减或者大柴胡汤加减。

  2.胃寒脾瘀热治则温胃散寒,方药理中丸加减或者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加减。


  在中药治疗过程当中结合我们北院门诊采用特殊药物研制的中药穴位敷贴,中药药包热煨治疗,效果显著。

  

  六.饮食调理

  胃炎患者主要是靠日常饮食调,应选富有营养、易消化的细软食物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忌食过硬、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少吃难消化、易胀气的食物,应戒烟戒酒,保证饮食时间的规律性。饮食有节制,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避免暴饮暴食。

 

  七.预防

  (1)保持精神愉快。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返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2)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对胃粘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同时,过量吸烟还会引起胆汁返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戒烟忌酒。

  (3)慎用、忌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长期滥用此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等)会使胃粘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4)过酸、过辣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