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用药指南

手足口病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8-09-26 10:18:13 浏览次数:3925

  近几年国内对手足口病防治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国内自主研发和推广了EV-A71疫苗的接种,使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出台了最新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的指南。

  手足口病的定义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病毒的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手足囗病是以手、足、口腔、臀部皮肤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该病在夏秋季比较常见;以3岁或3岁以下婴幼儿手足口病发病率最高,并且能够引起局部流行。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

  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

  不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时可见瘀点、瘀斑。某些型别肠道病毒如CV-A6和CV-A10所致皮损严重,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不限于手、足、口部位。

  传染源

  手足口病患儿和手足口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在湿热的环境下容易生存,且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传播途径

  可通过密切接触或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易感人群

  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是婴幼儿和儿童,以学龄前儿童以及5岁以下儿童为主。因此家里有宝宝正在上幼儿园的,要特别注意!

  手足口病的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积极控制高热,体温超过38.5℃的患儿,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或应用退热药物治疗。

  常用退热药物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小时)。保持患儿安静。

  患儿需要及时止惊、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注意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措施 15字要诀

  手 吃熟食 喝开水 常通风 晒太阳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如果宝宝确诊患了手足口病,一旦出现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带他们去正规医院治疗!


转自原创徐金梅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