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用药指南

处暑,做好这4件事,保证不生病!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8-08-21 08:42:54 浏览次数: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任然未减。

  处暑后的四防

1. 防感冒——勤增减衣物

  闷热天气渐行渐远,昼夜温差逐渐增大,要多调整、增减衣物,预防感冒、颈椎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作。因为这些疾病很大程度上与贪凉有关。所以,要记得通风开窗,注意保暖,不可贪凉。

  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上被子、毛巾被之类的被褥抵御夜凉侵袭。也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

2. 防肺燥——饮食润

  处暑来临,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

  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食谱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3. 防秋乏——早睡多动

  处暑来临,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懒洋洋的,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秋乏”。处暑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人。

  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专家建议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另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等。

4. 防霉菌——勤通风

  处暑以后,气温逐渐降下来,而且雨水会逐渐增多,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

  要注意勤通风,选个晴朗的日子,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用电熨斗熨一下,以减少衣物上的水分。衣物挂起来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服装店里挂着很多衣服不发霉就是这个道理。

  处暑养生滋补的8个误区

  中国人对食补有很执着的追求,但是无论是食补还是药膳都要讲求适量。

1.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3.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度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4.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是补品中的良剂,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如果久服多服,对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5.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

6.重“进”轻“出”

  很多人都是不停地补,不停地进食。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也要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7.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而久之会引起体内的营养失衡。

8.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像燕窝、鱼翅、鲍鱼之类,并没有神奇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红薯、洋葱也不是没有食疗价值。千万不要凭价格来区分它们的营养价值。尤其是老年群体,均衡饮食比乱补强多了。

  处暑吃什么

1. 梨粥: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以作为预防秋燥的保健食品。

  做法:梨2-3个,洗净后去核切碎,加大米100克,加水煮粥。

2. 百合银耳粥:百合,味甘性微寒,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银耳,味甘性平淡,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加在一起煮,适合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做法:鲜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将百合洗净切碎,银耳用温水发开后洗净切碎,加大米煮成粥。

3. 新鲜百合蒸老鸭:鸭肉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还可养胃生津,配以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百合,使这道菜成为初秋食补佳品。

  做法:新鲜百合约300克;鸭子一只约1500克。新鲜百合洗净滤干;鸭子去毛、剖腹后洗净滤干;将鸭子放入大瓷盆中,背朝下,腹朝上;先将百合放入鸭肚内,再放入已洗净的鸭内脏;淋上少量黄酒和细盐,最后将鸭头弯入腹内;用棉线将鸭身扎牢;上蒸锅用旺火隔水蒸4小时,至鸭肉酥烂时即可。


转自公众号朗迪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