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用药指南

三伏天又来袭!大你需要这份指南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8-07-23 11:13:27 浏览次数:

  三伏天,气温飙升,炽热难当。恰值暑假,不少人外出旅游,稍不注意被暴晒几日,很可能引发中暑。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师郑智敏说,很多人拿藿香正气类药物当作防中暑的药物使用,实际上这类药属于温燥型的制剂,用于预防中暑,实犯了中医“虚虚之戒”,起不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郑智敏说,《中国药典》中对藿香正气类药物的主治描述: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夏天天气变化无常,时晴时雨,当室外酷热室内空调温度过低时,人在这种温差大的环境下乍热乍寒;抑或人们为了解热,贪凉猛吃生冷食物,猛吹风扇空调,易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引起夏季暑湿感冒、胃肠炎等疾病,出现头痛、发热无汗、胸闷恶心、头晕乏力、昏昏沉沉、食欲不振、呕吐、大便溏泄等症状,此时服用藿香正气类的药物比较合适(注意:藿香正气水含酒精,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


推荐预防中暑的药物如下:

1. 十滴水(主要成分: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等)

适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暑热兼湿,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状,可急服十滴水。


禁忌:孕妇忌用,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


2.仁丹(主要成分:陈皮、檀香、砂仁、豆蔻去果皮、甘草、木香、丁香、广藿香叶、儿茶、肉桂、薄荷脑、冰片、朱砂等)

适用于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胸中烦闷、头目眩晕、晕车晕船、水土不服等


禁忌:孕妇不宜,婴幼儿及儿童不宜服用;长时间服用有肝肾损害,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3.六一散(主要成分:滑石粉、甘草)

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调服或煎服。外用可治痱子。


禁忌:孕妇及小便清长者慎用


4.风油精(主要成分: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樟脑、桉油、丁香酚等)/清凉油(主要成分:薄荷脑、薄荷油、樟脑油、樟脑、桉油等)

外搽太阳穴或患处可防治中暑头痛、头昏、伤风感冒、关节疼痛,并可治疗蚊虫叮咬。


禁忌:孕妇不宜


夏日三伏天,饮食上宜清淡,多吃清热解暑的药粥或汤:

1、南瓜五豆粥

材料:南瓜250g(连皮、连仁)切块洗净,大米、红豆、赤小豆、扁豆、绿豆、黄豆各100g,浸泡1小时;陈皮5g。

做法:所有材料一起加水煲烂,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这个汤/粥方解暑清热、健脾化湿、生津。


2、双麦双米粥

材料:大麦、燕麦各100克,大米、小米50克,鸡蛋1个。

做法:现将大麦、燕麦、大米、小米用适量水煮成粥,后加入鸡蛋,如喜欢甜味可加入适量白糖,温食饮用。

功效:益肝和胃,食少纳差,解暑。对大便不爽、肥胖以及脂肪肝的人群来说更是适合


3、冬瓜苡米荷叶鸭肉汤

材料:冬瓜200克(连皮、连仁),苡米50克,荷叶15克、陈皮4克,鸭肉200克洗净去内脏。

做法:以上材料一起放入瓦罐中加水适量煲汤,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去热,解暑化湿,补脾胃。


4、海带苦瓜黄豆排骨汤

材料:海带100g、苦瓜200g、黄豆100g,陈皮5g,排骨200g

做法:排骨先用开水涮洗,去血水,再与其他材料一起加入适量水煲汤,调味可食

功效:本方具有降血糖、退热、利尿、增加食欲等功效。



转自健康搜索(责任编辑:龚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