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烛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4-09-18 08:01:00 浏览次数:

分布:热带东南亚南至南太平洋的新赫布里底群岛,北经越南、缅甸、中国西南、华南、华东,达琉球群岛及小笠原群岛,西至印度(南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仅少数分布至西南。
释名: 南天烛、南烛草木、男续、当染菽、猴菽草、草木之王、惟那木、牛
气味: (枝叶)苦、平、无毒。
(子)酸、甘、平、无毒。
主治: 枝叶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子亦强筋益气,固精驻颜。
又称:南烛子 异名:乌饭果(《药材学》)。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果实。
药材:干燥果实,球形,直径4~5毫米 产地:安徽, 广东, 湖北, 湖南, 江苏, 江西, 浙江, 台湾 性味:《纲目》:"酸甘,平,无毒。"
宜忌: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剂。
【别名】牛醉木、小米柴
【来源】杜鹃花科南烛属植物南烛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以茎、叶及果入药。茎、叶全年可采。果秋季采收,晒干。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止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1)本品有毒,全株含梫木毒素,嫩叶含量尤多。中毒后易引起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多尿,神经中枢及运动神经末梢麻痹,肌肉痉挛。
(2)古代本草所载的南烛是杜鹃花科乌饭树属植物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南方收购和各地销售的南烛子即为此种的干燥果实。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选方 : 添精益髓,舒筋明目:南烛子(生者)两斤,白果(去壳)四两,山药末一斤,茯苓四两,芡实半斤,同捣为饼,火焙乾为末;入枸杞子一斤,熟地一斤,山茱萸一斤,桑叶末二斤(嫩桑为妙),巨胜子半斤。共为末,蜜为丸。每日早晨老酒送下五钱。(《本草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