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夹竹桃
责任编辑: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14-08-15 08:02:36 浏览次数:

【出处】《广西药植图志》
【别名】夹竹桃、番仔桃(《福建中草药》),台湾柳、柳木子、相等子、吊钟花、酒杯花、竹桃、树都拉(《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黄花夹竹桃的果仁。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2~5米,直立;全体光滑无毛,有乳液。树皮棕褐色,皮孔明显;小枝下垂,灰绿色。叶互生,无柄,革质,线形,长10~15厘米,宽7~10毫米,鲜绿色,光亮,背面较淡,边稍背卷,中肋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有总柄,通常六花成簇,黄色,芳香;花梗长约2厘米;萼片5,绿色,三角形,长7~9毫米;花冠大形,裂片长于冠筒,各裂片叠合为钟状,长约5~7厘米,宽约1.5厘米;雄蕊着生于喉部,花丝被银白色毛;柱头圆形,2裂,花柱丝状细长,花盘缺,子房无柄,秃净,2裂。核果扁三角球形,径约3~4厘米,黑色。种子1颗,矩圆形,淡灰色。花期6~12月。
【生境分布】多培植于路边或庭园。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性味】《中国药植图鉴》: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有强心作用。适用于多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心房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