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养生保健

三伏天的天灸治疗进行时

责任编辑:mzszyyy 发布时间:2011-07-14 08:00:00 浏览次数:
    夏日炎炎,传统的中医天灸疗法即将开始。近日,已有不少市民来到市中医医院针灸按摩科咨询。市中医院专家介绍,所谓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医学外治法中的一种,即在三伏天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三伏天采取天灸疗法,主要是使病人虚阳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发作。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三个庚日。之所以选择三伏天进行天灸治疗,传统医学认为,庚日和肺在五行中都属金,此时,人体阳气旺盛,治疗易调动其内外防御能力。所以,许多疾病在庚日治疗效果最好。
    根据中医《内经》的说法,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尤其在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人体皮肤腠理完全开泄,此时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敷贴,所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对相应的脏腑起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增强肌体免疫力,减少冬天发病次数,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哪些病可进行天灸疗法?
    过敏性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平素易感冒等宿疾。
    素体虚寒所致的疾病,如胃痛、慢性结肠炎、痹症等,宜在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预防和治疗,以减轻其再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
    天灸疗法使用的药物大多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对局部产生强烈刺激,一方面会使血流加快,达到活血行气、消肿散结的作用;另一方面药物敷于表皮产生的热效应可起到温经通络、祛寒除湿、通痹止痛的作用,并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每伏贴药一次,成人贴1-3小时,儿童0.5-1小时,如病人感觉灼热难忍,则宜提前将药饼除去。
    “天灸疗法”禁忌症
急性(以上病症)发作期、发烧、咽喉发炎、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一岁以下幼儿、孕妇、短时间内敷贴即会大量起水泡的患者以及皮肤贴外用药容易过敏者等。
    贴灸后注意事项
    天灸治疗药物贴敷后皮肤局部会有发热感或轻微刺痛感,属正常反应。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避免灼伤皮肤。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不留癍痕。可外涂皮肤烫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搽烫伤软膏。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鸡鸭、花生、芋头、豆腐等。偶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搽抗过敏药膏,并戒食鱼虾、辛腥、生冷等易致敏食物,必要时来医院就诊。